第十八回:以朱砂点额(3)(1/2)
四年前,敬帝从民间请来公孙伯舆,于长柳宫设宴款待。
席间,公孙伯舆与敬帝大论阴阳五行之道,敬帝一时兴起便招来其最宠爱的皇十一子,高久视。
十一当年不过十岁,敬帝视若明珠,兼之天真浪漫,旁人便多存了几分心思。
席间,便有人上奏陛下,请公孙伯舆替皇十一子算上一卦。
此举可谓是不敬,敬帝闻言不以为忤,反倒大感兴趣,即刻着公孙伯舆为十一占断。公孙伯舆迫于敬帝威严,不敢不从,便以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周易六十四卦之术替十一占卜。
第七卦,师卦……
公孙伯舆见此,不由额上直冒冷汗,不再往下占断,立刻便打乱卦牌。
敬帝注意到他行为鬼祟,因问其故。
公孙伯舆唯唯诺诺许久,只说:“今日不宜起卦,还请陛下另择良日。”
众人见状,不置一词。
敬帝见状,大笑释然,群臣方才回味过来,共享宴饮之乐。
宴席过后,敬帝单独召见公孙伯舆。
其时,敬帝已立皇长子高渊宗为太子,公孙伯舆三缄其口之下,方才提出先为太子算上一卦。
敬帝应允。
第九卦,小畜卦,占断在四。
“此卦何解?”敬帝问道。
公孙伯舆叹息良久,方道:“《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柔在其中,上下为阳。此卦,阳极为盛,若然安时处顺,处处逢迎,当为融洽之象,然则——”
“然则如何?”敬帝问道。
公孙伯舆将卦牌重又放回,沉吟道:“此卦虽得正位,然则当因人而异,若太子之才足盛,居于阴位,阴可制阳,上下交泰,万事和顺。若太子并无大才,终将受制于人。便无亨通之象。”
敬帝闻言,不由一愣,太子已有十三,为人憨厚,诚恳。但他很清楚,太子并无帝王之才。反观十一,小小年纪,就才识过人。他当年立高渊宗为太子不过是安抚那些老臣的权宜之计罢了,他心中真正想立的人本就是端妃的孩子。而今年岁渐长,太子与十一相比,显然相形见绌。若然太子不行,那么改立十一如何?
敬帝微微皱眉:“先生方才也替十一卜了一卦,可先生在殿中却讳莫如深,不知何意?”
公孙伯舆见敬帝提起十一,大致猜到了敬帝心中所想。收了卦辞,似乎并不打算再卜一卦。
敬帝见状,连忙说道:“烦请先生替十一再卜一卦。”
公孙伯舆微微摇头,只淡淡对敬帝说:“兴天下者此子,亡天下者亦此子。”公孙伯舆顿了顿,看了敬帝一眼,目中露出一丝无奈:“杀母弑兄,大逆不道!”
杀母弑兄,大逆不道?杀母弑兄,大逆不道!
敬帝闻言,如晴空霹雳,呆坐龙椅之上,口不能言。
自那以后,敬帝便再未涉足金华殿一步,无人知晓其中原因。但十一却敏锐地察觉到此事必然与公孙伯舆有着不可撇清的关系。
昔日被奉为掌上明珠,群星环绕何等荣耀,而今人走茶凉,门可罗雀。那时,他才十岁,那便是他第一次看到到真正的人性:
盛时便阿谀奉承,笑脸相迎,及至衰落便授以冷眼,纷纷撇清关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