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甲申太子征途 > 110.接掌京营

110.接掌京营(2/2)

目录
好书推荐: 少女,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地牢天荒 唯我圣光 他自书中来 我和我的三国 地狱图鉴 未知的无知 触摸真相 神秘复苏 贵唐奸商

崇祯一见到朱慈烺,焦枯的脸上浮起一丝微笑:“春哥儿练兵甚是辛苦。”

朱慈烺礼毕起身,说:“谢父皇!时局艰难,儿臣立志做个知兵的储君。如今加紧训练侍卫营,一则为了保证拱卫有力,二则适时将他们派出,奔赴沙场。”

崇祯也不想绕弯子,说:“若是让吾儿总督京营,不知吾儿挑起这个担子?记得吾儿以前也曾经提过的。”

“禀父皇:儿臣出宫办理庶务以后,明白了‘事非经过不知难’,已经不敢狂妄。这京营事务,何等繁重,还是勋戚大臣执掌才好。”

“唉!”崇祯叹了口气了,“勋贵若是能做,父皇怎么会为难吾儿?这京营现在糜烂不堪,需要一个既能筹饷,又能练兵的人执掌才好。思来想去,还是吾儿最为合适。”

说着,拿出一沓奏章,说:“你看看,勋贵大臣们都说京营已经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不敢接掌。现在联名保奏,举荐你来提督京营。吾儿不可推辞!”

朱慈烺接过奏章看了,倒吸一口凉气说:“儿臣虽然听闻京营糜烂,但未料到如此不堪!堪战之士不过数千,饥寒交迫;其余数万不过是老弱病残,亟待赈济!先不说招兵重建,就是补发欠饷、抚定饥兵,都要十几万两银子!”

崇祯有些尴尬,叹了口气说:“朱纯臣可恨,把京营搞成这个样子!当然,春夏瘟疫也是天灾。……吾儿能否筹措十万两银子,先把京营稳住,然后再缓缓裁汰重建?”

朱慈烺低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儿臣挪借一番,倒也不是不可以。”

崇祯忙道:“能筹到就好!先稳住,待吾儿产业有了新的孳息,再谈招募重建!”

朱慈烺犹豫地说:“只怕文臣言官反对。”

崇祯沉下脸说:“此事由朕独断,谁敢置喙!”

“好,有父皇撑腰,儿臣就勉为其难,挑起这副担子!先筹措粮饷,稳定饥兵,再汰选士卒,争取在明年二月能开始招募新兵,重建京营。”

崇祯松了一口气,说:“吾儿放胆去做,天大的事,有父皇顶着!”

一道圣旨颁布,震动朝臣:勋贵联名保奏太子总督京营,皇上允准,令太子负责整顿京营!

陈演府中,魏藻德说:“原来如此!前番这帮勋贵大叫京营糜烂,原来是为了这一着棋。大概在成国公被灭之后,他们就投靠了太子府。如今勋贵,真是不堪!竟然投靠一个十五岁孩子。”

陈演冷笑道:“只恨他有《肃奸条例》在手,无人出言反对。”

“定国公徐允祯、英国公张世泽、襄城伯李国祯、永康侯徐锡登、定远侯邓文明……十多名勋贵联名保奏!”光时亨拿着一张抄纸,念着勋贵的名字,问:“这些人都投靠了太子府?”

“牵头的,应该是定国公和襄城伯。”魏藻德冷笑道,“这些人不知死活,太子一旦执掌京营,哪里有他们的事?”

陈演道:“幸好自正统以来,兵部已经实际上总管戎政,否则这兵马大权,全到了东宫手里!如今京营残废,就是一个无底洞,短期内哪里能翻身!”

圣旨到了太子府,太子召开了府内高层会议。

“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补发京营欠饷,稳定人心!”朱慈烺目光炯炯:“接下来,就要立即整顿。”

孙传庭说:“虽然有若干勋贵投靠,但是京营内部关系极为复杂,勋贵世职盘依然根错节,只怕理顺不易。”

“孤没兴趣理顺。孤只有简单的一招:抽选精锐,釜底抽薪。”朱慈烺摇头说:“发了安抚银子之后,立即比武,把还有点战斗力的士卒合编为新军,那些老弱病残,发点钱粮,让他们苟且活命,不要添堵就行了。——没了兵,各级勋贵世职,不过是废物而已!”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