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白先生(2/2)
他制造出表示宇宙星球运行轨迹的“浑天仪”,运转起来和天体的运传完全符合(按“浑天仪”并非陶宏景发明,此处系附会)。
他撰写的有关道学研究和修道秘诀的著作,以及注解《老子》的书共有二百多卷。到了永元(南朝齐东皆侯年号)三年时,更加潜心修炼。
后来梁武帝谋取皇位后,和大臣们商讨定国号的事,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
真白先生就按照各种卦书推算,建议国号定为“梁”,说这个国号上应天运,一定能使国家昌盛。先生又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灵验。
梁武帝即位后,派使臣进山,向先生宣读了感谢他辅佐的圣旨。
梁武帝早就和真白先生交往,从即位以后,更是有事必然报知先生,一同商议国家大事。
先生早就得到了炼制仙丹的秘方,认为仙丹一定可以炼成,但苦于一时找不到炼丹的金、石等药料。
梁武帝就供给他需要的药料,梁武帝有一次写了一封亲笔信请真白先生入朝作官,先生就画了两条牛,一条散放在水间自由自在,另一条戴着黄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用棍子赶着走。
梁武帝看后笑道:“这个人真是什么都能干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学乌龟缩头缩脑,谁也没法子让他出山做官。”
尽管真白先生不入朝做官,但朝中的每件大事,他都事先向梁武帝陈奏,帮着出主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梁武帝大同初年,先生献了两口宝刀,一口叫“善胜”,一口叫“成胜”,都很珍贵。梁武帝并不懂道教,先生逐渐启发感悟他,后来梁武帝访问张道裕张天师,建立了道观三百所,这都是先生的意见起了作用。
梁武帝曾说过:“隐士中我最看重真白先生,士大夫中我最看重周弘正。
周弘正对于治国处世的各种理论也十分精通,也是当代的名士啊!”真白先生曾作过一首诗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信昭阳殿,化作单于宫。”
这是先生在告诚当时的官宦大夫们都爱空谈,不注重富国强兵,后来河南王侯景叛变,攻破建康把梁武帝围困在台城最后饿死,这场“侯景之乱”,就验证了真白先生那首诗中的预言。
真白先生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当时八十一岁,死时脸上颜色像活着一样,四肢柔软没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内的香气几天不散。
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给他建了衣冠冢(只埋葬他生前的一两件衣物)就像轩辕黄帝埋葬衣冠,子乔埋葬剑和鞋一样,希望在埋葬他的时候,可以看到天上仙人带着符节来接他成仙而去。
皇帝下诏,追赐他中散大夫的官职,还追赐他“贞白先生”的庙号,并派人监办他的丧礼。
马枢在《得道传》里说,真白先生成仙后被天界任命为蓬莱仙洲的都水监,有好几百弟子。
弟子中有些是得道的如王远之、陆逸冲、桓清远等人,都继承了真白先生的高尚的道德节操。
唐代天宝元年,唐玄宗追赐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和太子太保,梁郡陵王肖纶为他的墓碑撰写了墓志铭。
【原文】真白先生陶君,讳弘景,字通明,吴荆州牧浚七世孙,丹阳人也。母初娠,梦青龙出怀,并二天人降,手执香炉。觉语左右,言当孕男子,非凡人,多恐无后。及生,标异,幼而聪识,长而博达,因读《神仙传》,有乘云驭龙之志。年十七,与江斅、褚炫、刘俊,为宋朝“升明四友”。仕齐,历诸王侍读。年二十余,稍服食,后就兴世观主孙先生咨禀经法,精行道要。殆通幽洞微,转(转原作传,据《云笈七签》一○七《李渤贞白先生传》改)奉朝请,乃拜表解职。答诏优叹,赐与甚厚。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咸云:宋齐已来,未有斯事。遂入茅山,又得杨许真书。遂登岩告静,自称“华阳稳居”,书疏亦以此代姓名。至明帝(帝原作年,据《云笈七签》改)时,议欲迎往蒋山,恳辞得止。然敕命饷赉,恒为繁极。乃造三层楼栖止,身居其上,弟子居中,接宾于下,令一小竖传度而已。潜光隐耀,内修秘密,深诚所诣。远属灵人,可谓感而遂通矣。身长七尺八寸,为性圆通谦谨,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深慕张良之为人,率性轻虚,飘飘然颇有云间兴。其所通者,皆得于心,非傍识所能及。长于诠正谬伪。地理历算,文不空发,成即为体。造浑天仪,转之,与天相会。其撰真诰隐诀,注老子等书,二百余卷。至永元(元原作平,据明钞本改)三年,深藏向晦。及梁武帝革命,议国号未定,先生乃引诸谶记,定梁应运之符。又择交禅日,灵验昭著。敕使入山,宣旨酬谢。帝既早与之交游,自此后动静必报。先生既得秘旨妙诀,以为神丹可成,恒苦无药,帝给之。又手敕咨迓,先生因画二牛:一散放于水间;一著金笼,一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效曳尾龟,岂可致邪。”其时每有大事,无不已前陈奏,时人谓之“山中宰相。”以大同初,献二刀,一名“善胜”,一名“成胜”,为佳宝。梁武初未知道教,先生渐悟之,后诣张天师道裕,建立玄坛三百所,皆先生之资也。梁(梁下原有武字,按《金楼子》乃元帝所撰,据《云笈七签》删)帝《金楼子》云:“予于隐士重陶真白,士大夫重周弘正。其于义理,精博无穷,亦一时名士也。”先生尝作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谭空。不信昭阳殿,化作单于宫。”其时人皆谈空理,不习武事,侯景之难,亦如所言。先生以大同二年丙辰岁三月壬寅朔十二日癸丑告化,时年八十一,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室中香气,积日不散。以其月十四日,窆于雷平山,同轩辕之葬衣冠,如子乔之藏剑舄,比于兹日,可得符焉。诏追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仍敕舍人监护。马枢《得道传》云:“受蓬莱都水监,弟子数百人。有先得道者,唯王远知、陆逸冲、桓清远,嗣先生之德焉。”唐天宝元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太保,梁郡(许刻本郡作邵)陵王萧纶为碑铭焉。(出《神仙感遇传》,明钞本作出《神仙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