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修仙路(2/2)
书生奇怪他所持的议论怪僻,惘惘然不知所对。
姑且问他的寿数,答说:“我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受经的日子,世上还没有刻版印刷的书。”
又问:“经历了几个朝代,世事有没有同异?”
答:“大都相差不太远。只是在唐朝以前,只有儒者。北宋以后,常听说某甲是圣贤,这点小有差别罢了。”
书生无从估量,作揖而别。
后来在途中遇见这个老翁,要想同他说话,老翁却掉转头径自走了。
按,这大概是先生的寓言。
先生曾经说:“用讲经文求取科第出身,残缺不全,将就应付,言词愈美而经愈是荒疏。用讲经文树立门户,众说纷纭,辩论驳难,说法愈详细而经也愈是荒疏。”
他们的语意就像符节一样的符合。
又曾经说:“凡是巧妙的手段方法,中间必然有不稳当的地方。如果步步踏实,即使小有失误,终不至于折臂伤足。”这同老翁所说的修仙的两条途径,也是同一个意思。《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