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书与后人编造(1/2)
相隔几千里,身为燕赵地方之人,去谈论云南、贵州的风俗,却认为居住在那里的人,还不如我所了解得真实可信。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比别人晚出生几十年,作为一个扎着发髻、缺牙露齿的小孩子,去谈论老前辈的事,却说那些见过他们的人,还不如我所了解得真实可信。
这种说法是对不对呢?
左丘明身为鲁国史官,亲眼见过圣人。
他对于《春秋》一书,的确了解它的源流始末。
到了唐朝中叶,陆淳等人开始持有不同的见解。
宋代人孙复以后,又有些人一哄而起,都认为左丘明的说法不可信,只有自己的说法才可信。
为什么有不同的观点呢?
因为汉代儒者治学致力于实际,宋代儒者看重名声,假如推演不出新义,就不能耸人听闻;假如不推翻旧说,也就推不出新义。
其实,对各种经典的注疏,都能加以争辩讨论,只有《春秋》记事井然有序,很难改动。
于是宋儒们就提出左丘明是楚国人,是战国初年的人,是秦朝人等等一系列说法,而左丘明是鲁国史官,亲眼见过圣人的说法就被动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