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1/2)
苏轼有云:“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莫取,惟将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舍去欲望,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
流光老去,便开始无法制止地贪恋万紫千红的春天,总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季季逢春,这样奢侈的念头终抵不过缤纷的落英,那点点花痕,也不知道入了谁人的眼。
你在桥上看风景,楼上的人在看你。
此刻呢,谁还是风景。
谁听幽谷流溪,庭院春深,一曲芳华易飘散,枕琴听雨卧禅房又何妨,始终不过一场风轻云淡。
眼看那是什么事,不过是浮云悠悠仅此而已。
那山河错落终归是身外的风景,即使错过将不再复来,那也是缘分的问题。
谁念锦瑟韶光,风月琳琅,一段深情难演绎,飞月流觞迎客棹又何用,始终不过一场镜花水月。谁望月斜江上,疏影横窗,一舞红尘终看透,荼蘼开尽落潇湘又何惧,始终不过一场浮生若梦。
黄粱梦醒,只不过是正常生活的一语插曲。
日落时看大漠荒沙,有多少老树昏鸦,断魂处风声如雪,向暮色里十面肃杀。算尽人心难算天意,烧尽孽障业火,一把无牵亦无挂。是潇洒亦或无法作答,劫灰散尽,明月当空红颜黄土,犹是最初幻想里的依稀眉目。
为人于世,七情六欲难眠。
节欲节的不是这七情六欲——儿女情长,风花雪月,近一世纪的悲欢离合全部都是应该的经历。
节欲节的是隐匿。
隐匿,却不是自己隐匿。古代所谓的隐士,并不是隐伏身体不见人,并不是闭口不言,也不是藏其智慧而不显露,而是与世运大相背离,不用心智来困扰心性,独立自处而返归自然的本性,自己又何需有所作为。道本来就不是小行,德本来就不是小识。
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