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春秋伊始 > 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上)

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问心迹 雪之奇幻汉字之旅 问道红尘 我有一把神秘之剑 名侦探柯南里的开挂人生 第九号公馆 超文明舰队 锦衣御明 超神学院之黑色长城 这游戏过于真实了

第一节曹嵩与边让之死

曹操屠徐州是曹操一生抹不去的黑点,现代人很难理解曹嵩之死与屠徐州之间的联系。其实这与汉代文化密切相关,汉朝以孝治天下。若为孝杀人,则可减轻责罚或是免于处罚。曹操在得到兖州以后,深知地盘对自己的重要性。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来占领徐州,至于几成是为了复仇,几成是为了地盘,恐怕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

曹操杀边让的记载出自官渡之战,陈琳为袁绍所写的讨曹檄文。这篇檄文只是说出曹操杀边让的事实,却没有写明原因。曹操明知明知边让与张邈交情深厚,为什么还会冒着触怒很多人的风险杀了边让?曹操出征徐州之前,为什么还会放心把大后方托付给因边让之死而怨恨自己的张邈?我想这中间一定另有故事,只不过真相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也只能靠自己来脑补了。

历史出处《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至于曹嵩死亡的过程,则出自《世说新语》,因为是野史,只能仅供参考了。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

边让的死亡记载,陈琳《讨曹檄文》: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第二节典韦投靠曹操与陈宫的背叛

典韦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谁对他好,他便可以把性命托付给对方。典韦的忠诚度毋庸置疑,但是典韦一开始追随的人却是张邈。他是在张邈背叛曹操后,转投陷入到危机之中的曹操。这样做的理由,对于耿直的典韦来说,曹操比张邈更厚道。接下来问题就变得很有趣,如果说张邈叛曹肯定是因为曹操触及了他的底线,他才会舍弃这位共患难多年的挚友,那典韦投靠曹操则是出于公义。两件事加在一起,恰恰能说明此刻的曹操已经不再纯粹,用了多种面孔。

陈宫叛曹主要来自吕布的记载,历史出处《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