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100章 决战江头城

第1100章 决战江头城(1/2)

目录
好书推荐: 游戏乐园里的cosplay 我们是洪荒玩家 苟在美食的俘虏 逆鳞决 人中之魔 随身带个投影系统 本少女的真身居然是仙丹 超能梦幻侠 谋画江山之玥下承吟 从今天开始当首富

前线,江头城。

通往江头城的山地和丛林捷径要道上,缅军的木栅寨子绵延数里。

缅军的木栅依托中南半岛热带雨林的气候,地形和物料乃至战法而形成的一种战斗工事。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也是缅军阵地战的特点,会给入侵之敌制造相当大的麻烦。

缅军的木栅寨子采用的是当地各种坚实的树木,包括湿木一类的木材,他们在驻地先挖开地面,再将打造好的木头挨个插入厚土中夯实,类似各国的木城墙,有的还能作为藤甲藤盾的材料,异常的坚固。

缅军的木栅之间虽然贴得很紧凑,但会留出一定的缝隙,在木栅的内侧修有平台,提供给士兵站立,从缝隙中射击敌人。

每个木栅栏挖有一条长而深的壕沟,壕沟内对外斜插着大量的尖头木桩,密密麻麻的连在一起,防止敌人骑兵冲击和步兵搭建云梯。

若敌军步兵想要拆除这些障碍物,木墙上的缅军就可以用滚木礌石一类的防守器物攻击他们。

缅军还擅长使用带刺的大木桩子,两头拴上链子横挂在木墙外侧,当敌人开始攀爬的时候,就砍断固定绳,让木桩顺着木墙往下坠,碾死攀爬的敌人。

完事后,缅军的士兵又可以拉起链子,把木桩拉起来,再放下,如此反复使用。

这是中南半岛当时惯用的一种木质城墙守城战术,缅甸,清迈,老挝还有暹罗等国都喜欢使用,算是一方特色了。

经过明军夜不收的反复抵近探查,又拷打了一些缅军俘虏,探得缅军的木栅内侧又有五层防御,即有五层木栅栏,上面架有火炮,平台互相之前有楼梯和小木桥用来连接运转。

这些平台之间又有三尺深的地窖? 可容一人蹲在里面? 一则用来存放弹药粮食,二则用来临时给炮手躲避? 哨兵晚上休息时也可使用。

如此大规模复杂的防御工事? 不仅能防御骑兵和步兵的进攻,壕沟里的尖木还能防止大象冲撞木栅? 热带雨林潮湿多雨的气候下,想使用火攻点燃木栅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缅军还能就地取材? 随时搭建? 可谓一举多得。

在缅甸历史上,缅军依靠这种立体防御,战胜了诸多敌人,包括清缅之战中? 任凭八旗兵和绿营兵如何进攻? 皆被阻于江头城下的缅军营寨。

直到十九世纪的英缅战争爆发,这种木栅才在英国人先进的线膛炮轰击下一弹入魂,成了摆设。

明军眼前立着这样的木栅营寨一共十六座,其中还有很多营寨依托丛林大树,形成一个天然高大的工事屏障? 有的营寨外面已经列有缅军的军阵。

与先前被明军炮火攻破的那些小木栅不一样,这些木栅栏和之前遇到的那些木栅栏比起来更加坚固和厚实? 莽夫所率的缅军主力部队就安排在这里!

明军夺下新街重镇,顺利扫平江头城大寨的所有前沿障碍后? 准备发起总攻!

十月二十八日,明军兵分两路从陆上沿江岸左右进军? 甘辉率领主力水师顺江而下? 从水上攻击缅军水师? 三路齐下,进攻江头城。

伊洛瓦底江在该区域最宽处约有八里,其余的地区宽度也在四到六里不等,江心中间还有一个大的冲击平原。

江头城就修建在平原和江两边的岸上,左右两岸巨大的木栅城墙一直延伸到江里面,和江心平原上的木栅营寨链接在一起,链接处修得有木门,

缅军在平原和江岸空出的水域里停满了战船,这些木门就是为战船出入而修建的。

江心平原上有大量驻军防御,如果攻击江心的木栅,就会受到来自左右江岸木栅上的炮火夹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