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兄弟相认(1/2)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戌时、长安城、醴泉坊、徐府后园】
徐恪回到家中,用罢晚膳,遂独自徘徊于后园中……
小园香径、假山立石,后园中的风景一如往常,只是往日陪伴在他身边的那些人,却都已无处可寻。
园中芳草虽绿,却有枯叶不时被秋风扫落;池中绿水虽清,却见残荷不断受秋风摇摆。
咳!……
徐恪忍不住仰天长叹一声,无尽的惆怅落寞自心底而生,任他如何排遣,都挥之不去。
他走到闻雨亭旁,依稀就见胡依依正朝他招手,清润动听的声音犹如这世间最清澈的泉水流过:
“小无病,快来,姐姐给你准备了新鲜的莲子红枣羹,快趁热来喝!”
他走到前厅后门,忽然被姚子贝挡住了去路,子贝大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盯住他,佯装生气道:
“徐哥哥,早餐都不吃就去上值,这样会伤脾胃的!小贝给你熬了青菜紫米粥,还有‘北燕居’刚买来的包子,快来吃!!”
他走过后园西侧一株大榕树下,又见舒恨天坐在石桌旁,手捋自己的雪白长髯,指着一盘围棋,朝他笑眯眯道:
我要去碧波岛!
“徐大人,赶紧叫下人去备些好菜呀!王爷要与你共饮呢!这一坛‘汾阳醉’,可是王爷特意命奴才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徐恪便吩咐董来福将前厅收拾一番,让灶房赶紧烹制热菜,李缜却摆手道:
“十三弟……”李缜忽然话锋一转,面带愧色道:“四哥惭愧呀!父皇好颜面,他不愿天下人在私底下议论你的生母‘绿雨’,是以并不想将你的身世大白于天下,是以你我以兄弟相称,也只能是在今夜这一个无人之处,到了外人面前,你我还得……”
“也没什么大事……”李缜啜饮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本王拿了一坛酒来,想跟你喝几杯。”
徐恪当即会意,“殿下放心,自今而后,无病还是无病,殿下还是殿下!”
李缜看着亭上所悬挂的匾额,“闻雨亭,闻雨而知清幽,听风可品佳韵,甚好,甚好呀!只是这笔画柔媚有余而刚劲不足,但不知为何人所写?”
徐恪见马华成自己也都离开了后园,心下不觉甚奇,正猜想李缜今夜究竟所为何来时,却忽听李缜以问责的口吻说道:
“微臣徐恪参见魏王殿下,不知殿下深夜亲临,有何训示?”
马华成提醒道:
两人随即各自满饮了一杯。
“十三弟,父皇的一片苦心,我们这些做儿子的须当体谅!父皇虽不能赐你皇子的名分,但赐你皇族姓氏,便代表着父皇心中,已认可了你这个儿子!”
“无病老弟,昨日让你三子,你还是输了,今日本书仙大人让你四子,如何呀?”
徐恪挠了挠自己的额头,虽心知李缜所言为何事,但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以答。
徐恪自认识李缜以来,从未见这位“冷面王”有如此“热面孔”之时,心中也不禁感动,当下便道:
“我兄弟虽多,但真正对我好的只有三哥。我平生最为敬重的也是我三哥。今日我李缜何其有幸!竟又多了你这样一位好弟弟!”
“哦……是一位故友。”
不如,去碧波岛?
霎时间,这个念头就如排山倒海一般向他心中涌来。
董来福急忙跑到徐恪跟前,喘着气说道:
“回老爷,魏王千岁爷来了!王爷此刻正在前厅中等着您呐!”
他穿过后园的拱门,又走进后院的榛苓居中,刚刚推开榛苓居小院的竹篱门,就见胡依依早就跑了出来。
他起身走进榛苓居,只见里面无论内室还是外房,都已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丝毫不见乱象,胡依依走得匆忙,只带走了些贴身之物,其余尽都留在了榛苓居中,但就算她临行匆忙,却依然收拾得一尘不染。
李缜不断地拍着徐恪的手掌,语重心长道:
“方今我大乾正逢多事之秋,外有敌国虎视眈眈,内有诸王党争不断,朝中文武,大多首鼠两端,只图自己私利,不知为民分忧,而国家又积弊难返,诸般法度急需变改,前者还猝逢大旱之灾,国库中险无银两可赈。当此国家危难之时,你我兄弟更当勠力同心,无论为国为民,都不可存半分推辞懈怠之心!”
“殿下,无病也是不久前才刚刚知晓自己的身世……”
“十三弟,你要瞒你的四哥,还要瞒到什么时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走走走!这里是我们女人呆的地方,男人不准进!!”
“你还叫我‘殿下’,不肯叫我一声‘四哥’么?”
徐恪伸出手,想抓住眼前的“胡依依”,却忽觉所有一切都是泡影!
“胡姐姐,我想你!”
“十三……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