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棘生石虎殿(1/2)
建文元年,三月初七。
皇城应天,紫禁城。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烟花即将萦绕的三月,三百多名从各州府地方县赶来的言官,一大早就齐齐聚集在紫禁城的玄武门,等待燕王朱棣的到来。
燕王在马车上吞下林谨的药丸,喝了一大口水咕咚咕咚的咽下,混合着胆矾、莪术和马钱子等十几种配方的小药丸下肚,静静的在燕王腹中融化开来,开始发挥药效。
马车停在了玄武门门口,江芜茗陪同王爷一起,进入大明朝最高权力中心的建筑紫禁城。
从这一刻开始计算时间。
燕王和江芜茗同时瞄了一眼皇宫行道旁放置的“日晷”。
此时此刻,正是,巳时正。
巳时三刻之前,要到达养心殿,讲完话,演完戏。
燕王朱棣和江芜茗对望了一眼,心里有些紧张,两人同时加快了步伐。
宫门口站着一个小太监早早就在等候,“奴才见过王爷,圣上已经在养心殿内等着王爷了,请王爷随奴才来。”
“好,有劳了,快点。”燕王略一点头,两人跟着小太监进宫。
“王爷来了,燕王来了!”早已守候等待的言官们见到燕王走进宫门,互相喊了几声。
呼啦啦。
一群言官涌上来,围在燕王面前,下跪行礼:“微臣等在此恭候王爷多时,王爷万福金安。”
燕王朱棣愣住了,这些人是……
“微臣等收到王爷的来信,念及王爷身在北平,心念江山社稷安危,亲自觐见劝慰圣上,我等从各地赶来,一起上书奏折谏言圣上,为王爷助威。”一个淮阴的六品知县率先向朱棣磕了个头行礼。
啊哈?
这就是叫葛诚写出去的三十九封信,召唤来的人?
居然招来了这么多人来?
一起助威?
这敢情好!
大明朝的言官果然是好胆识!忠肝义胆,不为皇权。
江芜茗见状心里乐开了花,一开始紧张得心情也消除了大半。
“本王多谢大人的支持!”
“大明江山社稷关乎每一个百姓的身家性命与安居乐业,岂能玩忽职守放任外族侵犯?”
“大人请起!”
“诸位大人都请起!”
朱棣高声向黑压压跪在自己身前身后的言官说到。
“本王非常感谢诸位大人百忙之中前来,既然如此,诸位大人便随本王一同觐见圣上吧。”
朱棣亲自扶起前前后后跪着的好几位言官。
众人纷纷说到,“好,微臣我等随王爷一同觐见圣上,呈递奏折,当面觐见。”
于是,极其具有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
燕王朱棣和江芜茗走在最前面,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一大群文臣言官。
从他们颜色不一的官袍和头戴的梁冠可以辨认出,这三百多名文臣,有七品的,六品的,最大还有个从三品的员外。
领路的小太监见燕王身后跟着黑压压一群言官,心中暗忖:这架势,像是上门寻仇的。
小太监领着众人经过内花园,东西六宫,又经过乾清宫,走过一排又一排的金顶琉璃瓦宫殿。
燕王朱棣整整一年多没有进宫了,头一次觉得皇宫原来这么大,他瞄了一眼路边角落的“日晷”,太阳的阴影将“日晷”的指针落在了“巳时两刻”上。
麻烦了,要快点,还有一刻钟时间,药效就要发作了,前面就是金水桥,穿过桥就是养心殿。
快!
还有一刻钟!
丫头的药马上就要发挥作用了!
江芜茗也留意到这“日晷”上的时间,他伸出手臂,暗暗挽住燕王的手臂,脚底发力,施展轻功,加快了两人前行的速度。
两人突然加快速度,把领路的小太监直接甩在身后,后面跟着的三百多名言官,见燕王疾风快走,生怕错过了看热闹,纷纷提起官袍的衣摆,紧跟着燕王朱棣,小步快跑起来。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领着各自的属下,此时正在养心殿门口静候着燕王的到来。
突然发现,由燕王朱棣领头,身后跟着一大群文官,向养心殿小跑而来,大惊失色。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齐泰问。
“几个意思?这是带人来砸场子?这是要闹政变?”方孝孺也惊呆了。
等一等,这些跟着燕王后面小跑的,不就是文官?
他方孝孺这个满朝文官之首,带出来的好同僚好同事!
“方大人,后面的文官好像有不少都是你的手下啊!”黄子澄笑了,看来他不用太担心发生血溅三尺的惨剧了。
“老臣这张老脸,今天可算被他们给丢尽了!”方孝孺此时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后面三百多人的队伍里还有不少翰林院的人。
“还有五分钟!”芜茗轻声向燕王耳语。
“快!进去!”芜茗手中混元之力暗推了燕王一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