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先礼后兵(2/2)
而在一旁记录的文官,连忙提笔将这些个数字给写了下来,一一记录完善。
“微臣愿捐十万两!”
“为了黎民百姓,微臣捐十五万两!”
……
看着数目逐步的提升,皇上一扫之前的阴霾,如此一来,不管如何此次宣州城的救灾银总算是凑够了,而且还有不少的剩余。
南宫承煜站在一旁,面容依旧冷峻,对于陛下的这一招似是半点都不意外。
这些官员的资产,陛下的心中清楚的不得了。
宁王方才听了父皇的提议,心中对于赈灾一事早就有所考虑,只不过方才也不敢打断父皇的言语,一直等到诸位大臣说完话之后,这才站了出来。
“儿臣拜见陛下,儿臣有事启奏。”
皇上此刻心情大好,看着赵宁稷站了出来,开口问道。
“宁稷,你有何事?”
“儿臣此次愿前往宣州城赈灾!此次时节已是六月底,儿臣听闻宣州城此时还是在下暴雨,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儿臣想前去宣州城去赈灾,体恤民情,好让百姓知道,朝廷一直是重视他们的,以免人心涣散。”宁王光是看着近日流入京城的百姓就已是深有体会,更不用说还在宣州城内的百姓。
汉江坝的两次决堤,难保不会有民众觉得此次是朝廷故意为之,处在饥荒中的流民哪里还有时间思考,这个时候只要吃上一口饭就已是满足。
在这种时候,暴乱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朝廷关于这救灾一事,一拖再拖
()
,若是由皇子出面,这次的事情会更加好处理一些。
赵宁稷的心中,此刻全然想不到汉江水的汹涌,脑海中满是对百姓的忧虑。
皇上听了宁王的建议,也是暗自思索了起来,此次宁稷的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这次因着堤坝两次坍塌的缘故,人心极有可能涣散。
这对大燕来说,确实是不利的。
他本有意派人再次出面赈灾,但是这一次是要可靠之人,能让百姓信服之人才能处事。
赵景曜没有想到沉默寡言的宁王,忽然在此刻说了话,面色稍有惊讶,难道自己一直不放在眼里的弟弟,竟然对那个位置也有几分念想?
要不然怎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
此次朝廷的赈灾力度如此大,汉江坝势必会修好,届时只要好好安抚百姓,得民心自然不是问题。
原以为太子禁足后,就没人同自己抢这等官职,不过却横空出了一个赵宁稷。
不过赵宁稷根基不稳,不足为惧!
赵景曜这般想着,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把握,也是自位置中走了出来,到大殿中间跪下恭敬说道。
“启禀陛下,儿臣也有事要启奏,此次赈灾任务繁重,个中艰险尚未可知,宁稷年岁较轻,又无经验,儿臣在朝任职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事件,儿臣相信此次若是陛下派儿臣前去,定然会妥善处理,尽儿臣的全力安抚百姓,重建家园。”
赵景曜的话句句诚恳,都是肺腑之言,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赵宁稷的弊端尽数点了出来,百姓需要的是干实事的人,若是赵宁稷去了事态越发严重,这都是有可能的。
皇上看了看赵宁稷,再看了看赵景曜,心中已是有所决定。
“此次水患太过严重,儿臣与王妃已是将大多家产、良田变卖,动用自己的私库捐三十万两白银!儿臣愿尽所能救济百姓,京城之内的难民已是如此多,想必宣州城内灾情更重,请父皇应允儿臣前往宣州城,将百姓自苦难之中救出!”
赵景曜看着父皇的表情似是有所松动,连忙开口道。
虽说他与父皇之间有君臣之礼,但是如今除了他作为臣子的请求,同样是作为儿子的请求,他知道父皇一定会应允的!
三十万两白银!
众人也是不由得看向了景王,世人皆说景王贤德,如今一看果真是名不虚传,居然动用了自己的私库,这实在是令人感动。
南宫承煜看了看景王,眼底闪过一抹深意,随后又恭顺的站在了人群之中。
皇上看了看赵景曜坚决的样子,终是点了点头,同意道。
“景曜,既然你决定要去,此次赈灾修坝事宜便由你全权负责,南宫承煜从旁辅佐。宁稷你此次无甚经验,还是在京城之中处理要务。”
“儿臣领命。”两人叩首道。
赵景曜听了这话,顿时喜上眉梢,连忙叩首谢恩。只是赵宁稷的面上还是难掩失落,不过由景王去也好,只要百姓安居便是福气。
“微臣领命。”南宫承煜也是自人群中站了出来,答道。
南宫承煜今日一早就被父亲叫醒,特意将昨日陛下的话嘱咐了一番,深知他此次去宣州可不止是赈灾这么简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