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圣意不定(1/2)
太子都这般说了,下面人自然也是要应和。
“是啊,宸王殿下立了大功,梁城水患也能解除了,这些年朝廷可是拨给了梁城不少钱呢。”
“宸王殿下当真是厉害啊,老臣们心服口服!也听说了,宸王殿下在外颇得民心。”
“堤坝修成,乃是周围二十四城皆以解难,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南宫承煜微微侧目,看向了太子,只见太子还是带着笑容,南宫承煜眉眼一低,沉声道:“太子殿下谬赞了,这都是为人臣者的本分。”
皇帝坐在上面,听了南宫承煜的话以后暗自点了点头,随后将手中的奏折放了下来,端起一杯茶,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连皇上也要开始嘉奖宸王时,皇上突然轻飘飘的说了一句:“当真是只有功而无过吗?”
这一句话,声音很轻,若是朝堂下再吵杂一些,有些人可能都会将这句话没听清无视了。
但上面这位可是皇帝啊,有谁敢不注意呢,纷纷闭嘴不言,不解皇帝其意。
太子殿下收手而立,目光微微瞟向南宫承煜,勾唇一笑,也不说话,像是一个局外人一般,淡然的站在一旁,轻轻地拨弄着朝服上的碎絮。
南宫承煜跨出一步,面上沉静,没有丝毫波澜,像是早有准备一般,拱手正立,一举一动都是十分规矩,没有半分僭越。
“启禀父皇,儿臣已将在梁城所做不善之事,皆以在奏折上写明。儿臣愧疚,不负父皇重托,愧不敢当,自知柬徵甚微,望父皇责罚。”
这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公勉上行,一时间,下面的朝臣也是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但太子却投去了异样的目光,有欣赏有试探或许还有一丝的惊讶,满朝众人都没有说话,太子见势,站出身来,一笑道:“父皇,宸王在梁城本就临危受命,能将梁城处理的妥善已经不易……”
话未说完,皇帝打断道:“太子,这些奏折你都看过,你认为妥善?”
这一句话,像是将太子都凶了。
众臣面面相觑。
太子一怔,随后快速答道:“虽有不足,但也足以解当前之难。”
皇帝重声:“宸王外派,临行时,朕所言是为修成堤坝,解除水患,更要造福百姓。”他目光扫向宸王,冷冷凝视,正声道:“宸王,你可造福百姓?”
这一句问责压的人根本没法回答。
太子也是眼皮垂下,静静的看向宸王。
南宫承煜答道:“回禀父皇,儿臣自知此次疏漏,不敢妄言,梁城百姓中毒一事,是儿臣看管不利,儿臣绝无半句怨言。”
皇上盯着他,一边的大太监也是看着皇上的表情,随后将一边的奏折又悄悄的放到了案上一册,皇帝看了一眼,随后淡淡道:“这里有关于堤坝的一份奏折,乃是诸城城主对你的赞赏。”
南宫承煜将头低了几分。
太子道:“父皇,此事亦是功大于过。”
南宫承煜看了一眼太子,微微垂目。
皇帝淡淡道:“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朕也觉得是功大于过,可这不该是一个皇子该犯的错,这这种疏忽,不该在你身上!”
南宫承煜道是。
皇帝继续道:“嘉奖依朕之言倒也不必了,但梁城死了那么多人,宸王,此事若是追责起来,可就是要罚了。”
太子又看了一眼南宫承煜,于是道:“父皇……”
皇帝抬手打断。
皇帝道:“罚俸一年。
()
”
太子一愣,随后退后一步,不出声了。
南宫承煜道:“儿臣遵命。”
这一次的早朝应该算是数月以来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一次了,所有人都以为会是嘉赏,谁知却是罚了一遭。
一时间,从准备好的恭喜话语变成了哑在嗓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散朝后,南宫承煜走在众人后面,十分淡然,像是刚才与他无关一样,而太子则也是靠后而行,笑着道:“此次你也是有功,堤坝那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完成了,乃是千古利民。”
南宫承煜道:“多谢太子。”
太子又笑了笑随后转身离开。
南宫承煜下了早朝后,往宫门外走去,一路上,也没有几个人过来说话,到了宫门口,宸王府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了,南宫承煜走了过去,将手上的东西递给了小厮,随后又看见了马车里的谢轻谣掀开帘子带着笑意看向他。
上了马车后,谢轻谣笑着问道:“今日早朝下的晚,刚好我在凤栖宫也多坐了会儿。”
南宫承煜轻声道:“今日朝上多说了些事情,下的晚了些。”
谢轻谣笑笑道:“应该的,自然是嘉奖你了一番。对了,父皇是怎么说的呀?”
谢轻谣完全不知朝上发生了什么事,南宫承煜的面色与往日也没有什么变化,她只是顺口问道。
南宫承煜道:“父皇今日的话本王也有些琢磨不透。”
谢轻谣道:“怎么了?”
南宫承煜微微眯眼,手上转着珠子,道:“罚俸一年,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私下交代,少有在朝上明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