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九段棋所(3)(1/2)
(戏肉)所谓“棋所”,是德川幕府赐予围棋最强手的荣誉称号。
其职责是总理围棋事务,指导将军弈棋,垄断围棋等级证书的颁发权等。
德川家康每年还支付给日海禄米五百石。
日海将寂光寺堂宇号为“本因坊”,自己改名称算砂,是为本因坊鼻祖。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本因坊名胜的由来。
当时因棋艺高超而享有禄米的还有另外三个嫡派,即安井家、井上家、林家,加上本因坊,合称“棋所四家”。
在当时战乱中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棋枰如战场,因而酷好围棋并对棋手大力扶植。
这样,围棋不但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出现了日海这样名垂后世的大师和四大门派争先的围棋盛世。
1644年幕府建立了“御城棋”制度,出战者有“棋所四家”和其它的六段棋手。
名门望族也可破格参加。
参加“御城棋”被看作与武士们在将军面前比武同等高尚。
不久,各家围绕“棋所”头衔展开了反复激烈的争夺战。
这一时期是日本围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夺取“棋所”的最初争霸战是本因坊二世算悦与安井二世算知的对局。
从1645年至1653年的九年间,分先对战六局,结果是3:3成为和局。
由于双方相持不下,因而都没能就任“棋所”。
按规定,就任“棋所”需符合下列条件:
1以棋艺超群而由“四家”一致推荐;
2并在比赛中取胜;
3得到官命。
算悦死后,算知依靠官场势力,于1668年被官命为“棋所”。
然而本因坊三世道悦提出异议,要求争棋。
至1675年止,双方酣战二十局,结果算知负十二局、胜四局、和四局而惨败,1676年交回“棋所”。
道悦将本因坊传给弟子道策掌门,自己隐退了。
这次争棋是日本围棋史是最激烈的对抗战之一。
1677年本因坊四世道策被推举为“名人棋所”。
使各家皆无可挑剔而被推举为名人的只有道策,可谓空前绝后。
道策被公认为“棋圣”,他一反传统的偏于力战的着法,开创了延续至今的重视全局协调的近代布局理论。
1682年道策授四子与访日的琉球第一名手、王子亲云上滨比贺对局,这是日本人与外国人对弈,道策精彩地大败对手,显示了当时日本棋坛的高水平。
在日本一般认为,由此时开始,日本围棋水平已经超过中国;但现代棋界泰斗吴清源先生指出:当时的日本围棋著作《发扬论》、《棋经众妙》、《死活机妙》等书,大多取材于中国的《玄玄棋经》,并认为,中国在乾隆年间是围棋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问过吴清源先生,乾隆年间名手的实力相当于日本的几段,吴氏答曰:已相当高了,大致不逊于日本的“名人”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