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茶楼擂争(6)(1/2)
于是刑老师不费力就看明白了李铁如的想法,心里暗自恼火。
却笑着解释,本来铁林应该是能二比零胜我;但是我第二局比较拼,他下得有些太大意了。
如果他早收兵,肯定还是赢棋。
实则,毕铁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收兵,他的性格就是杀杀杀;非要杀死一个才过瘾。
杀不死对方,那就索性杀死自己呗。
他呵呵大笑,不是的,刑老师下的好,确实是厉害。
这话有点太违心,只好假装乐呵着说。
可是,听他这样说,刑老师脸色偏就好看了一些。
要不然,咱们中国古人为什么讲究“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呢?
说话要讲究技巧,说话能说出自己的本意,但又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耿直不是不招人喜欢,而是有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容易让人不舒服!
当然,这不过说是个技巧,绝非原则。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村有个人特别袒护自己的孩子,谁要一说他的孩子不好,他就满脸不高兴,认为瞧不起他。
可他的孩子却偏又不争气,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有个特别的爱好——见了别人的家的东西手就痒痒,非弄回自己家中不可。
一天,这人见到一位知己诉苦说:“我儿子大偷小摸,屡教不改,弄得四邻烦恶,可怎么是好?”
知己说:“那好啊!俗话说:‘宁养贼儿,不养痴儿。’孩子能往家鼓捣东西,说明他有自立的本能。”
这人点点头。
不久,这人又遇见那位知己,有些抱怨地说:“听你的话,这下好了,我儿子被抓进监狱了,这可怎么办啊?”
知己不以为然地说:“那好啊!孩子犯了错,自己管不了,让别人管管是好事啊!”
那人想想也对,默然不语。
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人见了这位知己,愁眉苦脸,没有话说。
知己问他怎么了?
他沮丧地说:“我儿子盗窃财物巨大,被枪毙了。”
知己叹了口气说:“那好啊!枪毙了他你就省心了,省得以后你再为他操心、生气。”
那人白了他一眼,掉转头走开了。
听了这则故事,我又想起了爷爷早先说的一句话:“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
但凡多数人都爱听顺耳之言,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多数耿直人则被讥讽为不会说话,“不识时务”,因而耿直人多不为人喜欢。
然而纵观古今,不知多少人的顺耳之言把人都给“顺”进去了。
有些话顺耳则顺耳矣,但是不是都是良言呢?
毕铁林实力很强,理所当然地也入选成为三国擂台赛的战队;刑老师也是。
人家刑老师去年曾经取得对赵东宏五连胜的辉煌战绩,自视甚高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说到入选战队,也有一则趣事。
到九月,该知道信息的棋友们大多数都知道了,准备参加三国擂台赛的三支队队伍阵容很快就基本确定。
然而,熟悉中日擂台赛历史的棋友们都应该知道,战队有个出场顺序。
除了主将理论上应该是最强者,先锋官必须是员猛将之外,其余人就应该是按实力高低而排序;相对弱一点的会尽量排在前面先出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