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十番争棋(23)(1/2)
再后来,随着阵型的演变越发复杂多样,进攻、防守水平也越来越高;比赛反而变得似乎不精彩了。
——进球越来越难,其实是进攻越来越难,进攻效果越来越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进攻好比是建设,防守就如同是破坏;破坏总是比建设更容易。
防守反击大行其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仅仅在足球比赛里面是这样,其他很多比赛也是如此。
围棋比赛,当然也不例外。
小严改用了防守反击战术,就是不再执着于主动大举进攻;而是积极拼抢实地,放任李铁如去攻击自己。
这一改变立竿见影,三盘棋都赢得非常干净利落。
李铁如并不擅长攻击,而小严的治孤水平远胜于李铁如;他不是仅仅自己安定了就满足,而是时时刻刻还惦记着反戈一击。
九十年代,李铁如总是下不过小关,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
在业余棋界,攻击型棋手使用防守反击战术,往往效果会比防守型棋手更好。
他们在双方接触战斗时,力量大的优势发挥得更出色。
攻击与防守,本来就不会那么单调。
攻击之中兼顾防守,防守同时不忘反击,这才是高水平的体现。
而后李铁如和小严继续下第四盘。
这盘棋李铁如执黑棋,开局不太久,就再度陷入被动。
过去小严有明显的弱点,就是太过好杀,不知道收兵,也完全没有息止干戈的意识。
如今改了棋风,一开始就主动拼抢实地,相当于转而注重防守。
这样,停止战争或者减弱战火、缩小战争规模乃至干脆休战,就都有了基础。
最重要的,还是意识方面的转变。
他吃了太多收不住手的亏,终于发现,自己有必要改改了。
其实,小何、老毕、小蔡和那子他们,都有过类似的困惑。
即使是郭广辉、王志刚,对这个难题也是费了很多心血才克服。
而且彻底解决难题,完成的时间只是不久之前。
这就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啊。
哪怕是职业棋手,也有同样的困扰。
比如说日本的武宫正树、加藤正夫,韩国的曹薰铉、刘昌赫等等。
八十年代末,曹薰铉刚刚功成名就时接受采访,谈到围棋界的“风向”问题。
称一段时间内,稳健派棋手可能成绩占上风,比如说小林光一;另一段时间可能力量派棋手就会占上风。
后者他没有举例子,应该是暗指武宫正树和他本人。
小林光一成绩好,主要是在日本,八九十年代的大爆发,数次蝉联棋圣战、名人战冠军。稳健派、力量派是围棋界本来的说法,不如索性改为防守型、攻击型。
自九六年起至二零零五年,李昌镐统治棋界十年,之后渐渐走下坡路。
李世石慢慢顶上了他的位置。
李世石在2000年2001年左右,就经常公开谈论李昌镐;称李昌镐是防守型棋风的集大成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