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力登顶(9)(1/2)
关于马晓的作用,杀手在第一时间就写过《战略转移正当时》和《向马组长学什么》等贴,这里不需要赘述。
现在关心的是足智多谋的马组长已经完美地出招了,中国围棋的决策层该怎么出招?
绝非危言耸听或者故作深沉,落后中的冲击要比领先后的保持容易些——所谓打江山易坐天下难。
我们也有过在老聂、马小率领下,追赶日本取得好战绩的时光;但是不要忘记,那时光实在太短。
与日本几十年的领先和韩国的十几年的独尊相比,短得可怜。
现在我们的优势是,各年龄层次棋手整齐、水准较高。
所谓常、古、陈三代群体都有相当的战斗力。
但是,我们的劣势更明显。
一是围棋项目处于弱势群体中,这可以从棋友们对cctv的微词中看出来,也可以从企业赞助围棋大赛的稀少中看出来,还可以从每年定段赛的残酷状况中看出来,得不到媒体、企业的大力支持,棋手的生存环境和对局数量不能得到保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吗?
二是得思考为什么我们总在追赶别人?
为什么没有让别人来研究的我们自己独到的东西?
我们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力有多强?
三是得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环境就产生不了大小李那样的天才?
绝对不会仅仅是智力问题吧,应该有个机制问题、环境问题。
现在提出这些问题应该正是时候。
从经济规律而言,任何火爆的东西很容易吸引住大众的眼球,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和人力上的支持。
前阵子古力夺得世界冠军,杨一所主持的出邮票一事,褒贬不一。
其实,中国围棋界就得多几个这样的好事之人,否则那也就仅仅是个冠军杯而已,与发展围棋事业何补?
这里顺带要向小华老致敬,她所促成的几个女子比赛,功德无量啊。
看现在,从常昊的应氏杯开始,三星杯、lg杯、中韩对抗赛、csk团体赛、正官庄杯六个冠军,加上春兰杯的好调、这次的lg杯大捷,战绩红火得很。
缺少的是什么?
剩下的事可不是马组长的专业,应该看中国棋院的行动了。
后面的话题,是关于“破例的九段”。
古力获得第10届lg杯世界棋王赛的冠军后,按照中国围棋协会的有关规定,他的段位也由七段直升为九段。
这样,从1982中国围棋正式恢复并实行段位制度开始,经过24年的岁月,终于产生了中国第25位九段棋手。
一般来说,棋手升到九段都是通过段位赛。
不过,查考一下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段位制度的历史,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段子”。
一、吴清源
1949年,藤泽库之助八段在日本棋院大手合(升段赛)中达到了升段标准,成为围棋史上第一位从升段赛中成功升上九段的棋手。
不过,藤泽的升段也带来了问题,即:被公认为“棋界第一人”的吴清源段位仅仅只是八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