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北京代课(2)(1/2)
五点半下了课,老孟先给他介绍了杨老师。
这位杨老师,就是余文龙媳妇;矮个子,大约一米五多,不胖不瘦很精干。
之后半个多小时时间,学生家长陆陆续续前来接孩子回家。
学生们全部离开后,老孟叫上李铁如、杨老师一起下楼。
出了大厦,到前方路口右转,走了大约三百米,进了对面一条小街。
那里有一家烧烤摊,老孟提前通知了几个老师过来,顺便给李铁如接风。
李铁如最高兴的是看见了小蔡。
小蔡是08年才来到北京教棋,至今五年整。
人到齐后,老孟开始介绍大家认识李铁如,然后是依次介绍另几位老师。
杨老师是老孟的会计兼生活老师,纯多面手。
她除了不会下围棋也不会教课之外,老孟这小机构里里外外几乎全靠她。
招生全是她一个人的事,强化班午饭、卫生也是她一个人。
千万别说什么这不过是两份工作。
人家杨老师不仅是对这两方面非常胜任,做得非常好;而且还有许多琐碎事情,也都是她一人包办的。
然后,不算小蔡,还有四位男老师,都是任课老师。
一位何老师,中等个,青海省围棋冠军,业余6段,教强化班高级班。
而且还是大家中唯一的弈城9d。
一位刘老师,中上等个,吉林人,业余4段。
他证书虽然仅是4段,与老孟一样,实力却很不俗,即使弱于何老师也非常有限。
他们俩大致应该是业余5段,比较弱的;都是弈城7d、8d之间。
一位王老师,高个子,山西人,口音很浓重。
小蔡介绍,他是弈城8d!
也就是说,王老师并没有业余段位证,实力大约业余5段。
最后一个是田老师,中上等个,戴近视镜,文质彬彬的。
这时大家都没提他是几段,李铁如也没问。
李铁如看了看,实际上太生疏,未能深刻记住这几位。
单凭第一印象,他觉得田老师似乎最年轻。
过了些日子才知道,感情田老师只不过面嫩,跟小蔡他们俩同岁,都已经四十五岁了。
反倒是另外三位全是70后,都比他们年轻几岁呢。
这几年,老孟每次回承德都会找李铁如,常常聊起在北京的事。
他一直是有意让小老弟也去北京代课、增加收入。
不成想,他不明白提出,李铁如却真就也一直不提及。
这么多年,众多熟人中,除了小那子就只有李铁如去北京不勤。
那子是没去过,李铁如也仅08年去了一趟而已。
难道李铁如没心思去挣钱吗?非也。
他既不是不缺钱也不是不想去。
他是重度拖延症外加特别懒,拈轻怕重。
听说阿游也在老孟下面一处教室教棋,每星期六日乘火车在承德、北京间往返奔波。
很劳累,而且挣钱不是很多。
一下子他就望而生畏了。
再加上,那年去北京看老孟,他看到岳鹏早晨四点半就必须起床,乘地铁再去通州,组织学生们参加少儿围棋比赛。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深。
他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能那么吃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