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北京代课(5)(1/2)
扪心自问,很多时候,在潜意识里,自己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重复性的体力劳动,真正忽略到了,所看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想想真是可怕!
或许自己也是受学生的影响吧。
当然,这并不能算是正当的理由,只是自己的一个现实情况吧。
学生实际的状态之差,也影响到教师的情绪。
真的,当自己用心开始观察学生时,才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表情是麻木的。
自己内心深处的确想改变他们,但困难如山,总感觉力不从心。
记得一个学生那句话:“老师,我在家不做作业,爸爸根本不管我。”
的确,教育孩子,家庭的参与相当重要,但作为老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自己想办法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两方面同时孩子才会有真正的改变。
对于老师而言,应该有一种创设成功的预感。
这实际上是用心理学的角度来暗示每一个学习者:
如果你实现成功,那么你将为此做些什么呢?
其实,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是积极的,向善的,无论他口中说出的是什么。
作为老师,就要从这一点上入手,善于从一切可以利用的点出发,来激发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从知识中来,但在起始阶段,的确是要靠老师的引导和激发。
尽管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作为学校教育来说,老师的作用则绝对不可估量。
其实,你教会学生什么,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你自己的不懈坚持与努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将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儿。
上面是一篇摘文,谈了关于教师应该如何积极、热情,怎样去引导、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嗯,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这方面,无论是普通学校教育还是各种培训,差不多是基本相通的。
之后的一篇摘文,更侧重于如何实际操作。
当下理念:
教学,老师要不断调整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你所教的这门学科。
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学起来不困难。
同时老师还应多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施以不同的策略,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感化,有的需要强化,有的需要冷却等等。
蓄势理念:
“兴趣”的确会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兴趣”从何而来?是由老师带来的,还是学科本身提供的呢?
谈到兴趣,我们不妨以游戏为例,为什么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中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简单、重复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队友几岁!”
这句话直接反应出游戏的操作门槛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