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北京代课(9)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北京代课(9)(1/2)

目录
好书推荐: 降魔专家 天魂至尊传 带着灵宠去修仙 深夜医馆 江湖史事 我是天道爸爸 学习会变强 我的梦里有个外星文明 我是演技派 起源心世界

相比之下,刘老师反而并没有读那么多围棋书。

即使是接触到各种围棋杂志,也都只是打打棋谱,不可能有时间浏览其中奇闻异事。

他自称,自己棋力真正进步,是得益于专门精研死活题。

前前后后大概一共八千多道死活题,解得滚瓜烂熟,自感研究得非常透彻。

他这么一说,俩人都无言以对,顿时同意了人家的说法。

小蔡也研究过死活题,但那还是学棋之初,看看题目,解得开更好,解不开就翻看后面的答案;这样研究,效果怎么能跟人家比?

而李铁如一开始就没有在哪一方面进行专门针对性研究,都是浅尝辄止。

打棋谱晕头转向之余,往往更多时间就会沉迷于其中那些有趣的文章、故事之中。

这样看来,人家那句“你们也没下过功夫”的评价,并非完全没道理。

非要说是没下过功夫稍微冤点,“涉浅水者的鱼虾”更合适些吧。

实际上,那么评价都是非常过分的。

小蔡和李铁如十分失落,很是茫然。

但他们当然不明白,人家刘老师真没有过于轻视他们,更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

实话实说,刘老师、何老师他们这些年龄略小几岁的高手,严格来说与小蔡他们并非“同一代人”。

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业4、业5甚或业6高手,确实是因为下过很大功夫。

再进一步明确,他们应该与承德市的李健、张超、余文龙等那波人一样,都是八十年代初之后,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由各地体校专门进行统一培训的棋童。

所以,他们年龄都比较小,但学棋却比较早。

他们开始学棋时,都还是只有十余岁的少儿。

他们是科班出身,都有专门老师负责教导,普遍基本功比较扎实。

而且,他们也是经过大浪淘沙一般的残酷淘汰,在各地体校坚持下来的,也都是大批同龄人里面的佼佼者。

换句话说,这些人其实才是“正规军”,是精锐;小蔡他们,包括老孟在内,都不过是野路子杂牌军。

言归正传。

无论如何,学习兴趣都与荣誉感、成就感密切相关。

再说白了,成王败寇或者适者生存在这里很大行其道。

话说回来,刘老师更是感慨自己,下了那么多功夫,也不过只是个业4而已。

小蔡、李铁如他们这样的实力,应该说正好是承上启下的。

业余初段以下的绝大部分围棋爱好者,应该统称为初学者。

虽然说他们中大部分人,棋龄也都有二三十年之多,但懂得的围棋知识、技能都很浅。

假设我国一共有二千万围棋人口的话,这些人绝对占去百分之八九十。

而业余初段以上到业余3段之间,这部分人估计有总数的百分之十几。

他们肯定不能算初学者,又不能算高手,应该称为好手。

而业4及以上,估计最多能占总数的百分之五,统称高手吧。

业4可称之小高手,业5、业6可称之高手,业6以上可称大高手。

这就是说,小蔡和李铁如二人正好还不够高手水平;小蔡算顶尖好手吧,比高手层次仅有一线之隔。

但这层窗户纸,绝不是那么容易捅得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