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代人参赛(14)(1/2)
我们不能轻易的对其说出“重在参与”,而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去认识到这一次的不足。
有哪些感受和收获,看到进步,争取下一次通过更多的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们从小在重在参与下长大,我们很多人都曲解了这个词,或者说是有意回避。
其实这句话的前提是付出了努力,付出了艰辛的前提下。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做,没有争第一的心,更未为此付出汗水,那么你就不应该参与。
因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将此放在其他你更感兴趣但是有意义的事情上。
最后奉上《爱情公寓》一菲的那句话:输赢没有意义,那么比赛就没有意义。
下面我们顺便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在奥运会上的历史,了解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重在参与。
1924年5月,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
中国有3名自行去参赛的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网球表演比赛,尽管他们在预赛时即被淘汰。
但这却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1928年5月,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
中国这次派了观察员宋如海出席。
当时正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留学的宋如海受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指派,由美国乘船前往荷兰,出席了赛会。
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
刘长春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此次参赛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
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
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
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
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体育家袁敦礼、董宋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
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
中国接到正式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