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升段大赛(14)(1/2)
自己以为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那根据这个世界观建立起来的所谓人生观就是建在沙子上的,建歪的。
所以需要很长时间,足够的阅历才能不惑,进而知天命。
再回顾古人此说。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1、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表示年龄
五十岁,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关节风寒的人,预先知道下雨即知天气变化(文雅的说法就是知道上天的命令)。
3、总体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后世尊孔子为圣人,所以对论语只是如实的记录孔子个人经历的传记回忆视而不见。
故意忽略,偏袒的态度尽量往好的方面阐发,本意是孔子五十岁认命,彻底放弃斗争而采取退缩,隐居态度的描述。
再看看古今分别。
原文提及,六十耳顺,七十古稀。
古代条件所限,人均寿命远不及现代,所以达到七十岁的人都非常稀少。
那么,俗话说得明白,过去超过了五十岁,就是黄土埋了多半截的,你怎能依旧不了解自己有多大能力?
而现代人的预期寿命迅速增长,目前人们寿命过百已经不是梦想。
即使寿命延长了很多,但五十知天命这老话并未完全过时。
古代人五十知天命,大部分都是客观情况逼迫所致。
好多人甚至还活不到五十岁,连知天命的机会都没有。
现代人这方面大大不同。
仅在八九年,李铁如刚刚上班那时,看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就像七老八十的人;当时三十多岁的老师们,也都很老相。
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五十多岁的人,哪能见到谁满脸皱纹堆垒的?
现如今,人们也知天命,但内容已大为不同。
再说一下虚岁和周岁。
国际通用的周岁算法,就是出生日期算起,过多少整年就是多少周岁。
只能说,这是一种准确算法。
但并不是是,我们中国民间的虚岁算法完全不准确。
虚岁算法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古人认为,怀胎十月,人的生命自受孕就已经开始;虚一岁就是算上了未出生的时间。
而虚两岁的说法,则有些不切实际。
刘达不愿意接受自己已经四十七岁的说法,其实是一种焦虑。
08年职工赛,王志刚时隔七年后再度九连胜夺冠,累计第四次冠军。
那次比赛,刘达表现很好,途中击败了赵东宏,勇夺第2名,拿到了业余3段。
那么那么巧,他是00年获业余2段,也是八年后得到业余3段。
李铁如是92年获得业余2段,八年后00年获得业余3段。
刘达的心焦不难理解,转眼半生,自己还是区区业余3段;而且,除此别无值得一提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