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跑起来(1/2)
华夏队这些球员在场上基本上没有战术配合,球员在后场拿球的时候都是“一停二带三丢球”,大部分人只敢传安全球,而且相互之间很少有跑动接应。到了前场更不用说,基本上全靠个人能力往里凿,相互之间的配合仅限于面对面的来回传导,偶尔有一两脚小配合,成功率也非常低。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华夏队这些球员的跑动很少,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跑,队友拿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那儿站着看,或者小跑着移动,冲刺次数极少,尤其是两个前锋,基本上就钉死在越位线附近了,就等着队友给他们喂饼,偶尔才会回撤接应。
这要是能出战术才怪了!
现代足球中还有站着踢球的?单场跑动距离低于十公里就要被淘汰的好么。
甚至,许浩峰感觉这一支国家队比十几年后那支国家队还要差一些,十几年后的国家队在大部分比赛里还是比较拼的,只是实力真的不行。
可这一支国家队,跟对面的伊拉克队一比,精气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技术不行可以理解,意识不行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跑就该会跑吧?
但就是没人跑。
当然,这种说法比较绝对,后场跑动还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后防线,没人敢大意,因为稍微一愣神,可能就会丢球,责任非常重,所以没有人敢站着踢球。尤其是李钢、赵绪日这两个后腰,在后防线上可以说是非常的拼了,跑动距离并不少。
但前场就不行了,别说陶微,连赵俊哲赵队都不怎么跑。
这怎么能行?前场的战术主要就是依靠跑动来实现的,哪怕是防守反击,也需要大量的跑动,每一次反击机会都要积极的向前冲刺压缩空间、横向跑动拉扯空间、回撤跑动接应传球等,不跑,再高明的战术都没用,哪怕是巴塞罗那那种踢法,也要建立在球员们高频率来回穿插、接应、拉扯的基础上,站着传球一百年都传不到对方的球门里,哪怕是梅西,巅峰时期每场比赛也要跑八到九公里呢。
想到这里,许浩峰大声呼喊道:“跑起来,别站着,都跟着我跑起来!”
他喊了很多遍,只是几乎没什么人听。
但他依然没放弃,尤其是在进攻的时候,基本上只要从防守中转入进攻状态,他就会在场上高声大喊,简单点就直接喊“跑”,复杂点的就点名,哪怕是赵俊哲,他也会毫不留情的高喊“赵队拉边”“赵队回来接应”“内收赶紧内收”等等。
因为这场比赛在中立场,虽然现场的球迷也不少,但毕竟不是伊拉克的主队,所以相对比较安静。
如此一来,他的声音就显得很响亮了,不但场上球员能听得到,场边的教练团队也能听得到。
但听到这些话的人,一个个却像是没听到一样,只是神情都有些怪异。
说到底,还是论资排辈的因素在内,许浩峰实力是强,名气是大,在德甲法兰克福踢球,是国内这些球员都比不上的,可他毕竟在国家队才踢了半场比赛而已,就这么呜呜喳喳的大呼小叫,难免会让人心生不快。
许浩峰不知道这一点吗?
他当然知道这么做可能没什么效果,甚至可能会带来反作用,可他在跟“禁区灵狐”沟通之后还是决定要这么做。
既然决定要当球霸,那就早点开始,把这届亚洲杯当做是练兵场,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如果能做出一定的成绩,那么后边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尽管他只是个刚踢了半场球的新人,尽管他连第二第三第四队长都不是,但他还是在比赛中开始吆喝甚至指挥队友。
不过吆喝归吆喝,他本人的脚步始终没停。
第21分钟,伊拉克队后场连续传导球,四次连续一脚传球就把球从中线附近传导到了华夏队禁区前沿,左边前卫得球之后连续内切,先是晃开了匆忙封堵的杜伟,又一个假传真扣闪飞李威风,带球直冲禁区,并且在刚进禁区的瞬间直接起右脚射门。
华夏队门将李雷雷面对这脚射门几乎毫无反应,只是侧了一下身子,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球从球门左下角蹿进球网。
1:0。
伊拉克领先。
领先后的伊拉克全队异常兴奋,相互拥簇着跑到一小撮伊拉克球迷看台前方跳起了舞蹈。
而华夏队这些场上队员则很是失落,两个贸然上抢的中后卫李威风和杜伟都垂着头不停擦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