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禹九鼎镇华夏(1/2)
紫霄宫在三十三天外谁都知晓,然而,若问具体在哪里,包括众圣在内,谁也说不清楚,除非鸿钧主动现身,不然任你多么深的道行也找不到。
昊天也是个聪明人,到了三十六天外,直直地的跪在混沌中,头顶着昊天镜护住身形,不停的叩首拜道:“弟子昊天,求见老爷,恳请老爷赐见!”
声音传出后,本就混沌一片的虚空,没有丝毫波澜,昊天也不丧气,直直的跪在混沌中,这一跪就是九天。
第十天之时,一声无声的叹息响彻整个混沌,虽然耳听不见,却仍旧能够感受到,昊天心中一喜,抬头一看,本来混沌一片的空间中,一座紫色的道观出现在前方。
昊天再次磕了一个头,走进紫霄宫中,见鸿钧老祖端坐在高台之上,疾步走到身前,也不说话,直直的就跪了下去。喉咙中有些哽咽。
鸿钧老祖见昊天如此,心中叹了口气,伸手一指,一道紫色的仙光将昊天扶起:“你如今乃洪荒天帝,如何可以做此等小儿女之态!”
昊天哭诉道:“弟子奉老师之命掌管洪荒,怎奈弟子德行不足,不足以体现天庭威严,天庭无人,无法管理洪荒,那阐教和西方教丝毫不将弟子放在眼里,如今弟子这洪荒之主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罢,若是如此,弟子恳请老爷另选贤明,弟子愿回宫伺候老爷!”
说道动情处,昊天嚎啕大哭,丝毫不顾自己天帝的脸面。
鸿钧叹息一声:“你且回天庭,此时贫道自有主张,不日便会再宣你等。”
昊天心中一喜,知道此事成了,朝鸿钧行了一礼之后,驾云回了天庭。
……
却说蟠桃会完,帝俊便带着精卫,女魃与饕餮三人返回妖族,在云霄之上,精卫与女魃低头一瞧,却是茫茫大水,浑浊的河水滔天而起,直上虚空数万丈,然后狠狠地冲击下来,拍击到河道两岸,巨大的力道将河道冲击垮了,河道坍塌,滔天河水径直朝着两边倾泻而出,滚滚大江如同洪荒猛兽,冲击而去。
无边树木倒下,无数山石倒塌,无尽房屋坍塌,无穷庄稼被淹没,无数人族被淹没在大将江之中,挣扎不已!
灾难,无尽的灾难降临,带走无穷生命。无数人族在洪水面前,却是如蜉蝣一般,真是嫖尸遍野。
女魃倍感伤心,帝俊察觉到精卫的异常,便一掌打向水面,刹那间便将大部分洪水给击退。幸免于难的人难皆是跪拜,大呼,多谢神灵。
精卫见此,那还不知道是帝俊不想她伤心才出的手,自然是激动的抓着帝俊的手,“多谢师,还有这洪水是怎么回事呀?”
帝俊也就缓缓道出:人族帝尧在位期间,水祸日益剧烈,当时因为四岳的推荐,帝尧选择了让鲧来治理水患。
鲧治水采用的乃是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堵截洪水。
然而,人力有穷,水势无穷。堤坝虽然越筑越高,但水却也越淹越高,最后堤坝被积蓄起来的洪水冲毁,水患更甚以往,鲧历时九年的治水生涯以失败而告终,终究
未能平息洪水灾祸,而鲧也因此被帝尧流放到羽山,最终死于羽山。
女魃又问道:“师傅,那这洪水该如何解决呀?”
“自有天定之人!”
鲧有子,名禹,禹身有大机缘,少时拜太清圣人老子的徒弟玄都**师为师,成年后禹因为父亲鲧治水失败被流放而死的原因,从小就专心研究水患,总结治水的方法。最终,他发现鲧采取堵截的治水的方法完全是不可取的。因为单凭人力是无法战胜洪水的威力的,因此,禹最终总结出来应该采用疏导的方法来治水这个结论。
等到帝舜把禹找来向他询问治水的策略时,禹便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深得舜的赞同。因此,舜力排众议,决定让禹来领导治水的事情。
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得玄都**师赐宝——定海神针,可丈量洪荒千河万海,禹得定海神针后,尤如虎添翼。之后禹又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东海,又得龙族相帮,再以定海神针,镇住了东海翻腾的海水,从此四海升平。
在此期间,禹为了治水,更是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美名!
正因如此禹在民间的声望也变得越来越高。
大禹治水共历时十三年。
在这十三年中,因为大禹采取了正确的治水方略疏导,因此,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禹治水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而禹的声望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