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耀兵大典(三)(1/2)
长史陈琳听了之后持有不同意见,急忙对何进说道,何进一点也不懂,疑惑的问道:“你们既然都如此说,但是我觉得那董仲颖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现在万岁阅兵大典在即,招四方军队回洛阳,偏偏董卓的并州军没有动向……”陈琳继续说道,何进摇了摇头:“孔璋,你多虑了,你也知道现在并州连年战事,那董仲颖前线吃紧,估计无暇回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嘛。”
陈琳继续说道:“大将军,董卓在并州,不与西羌人为敌,大肆招募西羌人,现在拥兵自重,这……”
何进好像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对陈琳甩了一句话:“既然孟德,公达,孔璋你们三人都觉得事情蹊跷,那我就给朝廷上表,招董卓速速回京。”
曹操出了将军府,董卓的事情,还有刘焉的事情,今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难道现在大汉还在,这些人就要拥兵自重,各霸一方了么?曹操摇了摇头,他不愿意这么想问题,一路想着已经回家了,回到家里衣服已经湿透了,父亲站在屋门口看着曹操一副狼狈的样子,惊问道:“阿瞒,你怎么淋湿成这个样子,快去换衣服小心中寒了。”
曹操见到了父亲,迎了上去,把今日发生的事情全部告诉了父亲,曹嵩听了之后,生气的指着曹操骂道:“你个混小子,那刘君郎这番一去,你以为他真的还能再把益州让出来么?何进那个混小子不明白,你怎么也跟着不明白啊。”
曹操急忙说道:“父亲,事情可能还没有……你先别急啊。”
“我不着急,我还做太尉的时候,那董扶就经常来找我想推举刘焉做益州刺史,去平定益州的黄巾军,狼子野心,我还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了?”
曹操问道:“您没有答应?”曹嵩吐了一口痰,然后愤怒道:“我肯定不答应,而且我也给选官尚书说过,绝不能让那刘君郎去做益州刺史,现在倒好了,我刚一下台就变了,不光是让那小子做了益州刺史,还让他领益州牧一职,混账!”
“可是……”曹操没想到父亲早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曹嵩对曹操说道:“那刘焉早就有称霸一方,割据为王的野心了,你还不快去给大将军说一下,告诉他其中利弊。”
“政不朝令夕改,刘焉恐怕都出发了。”
“刘焉,董扶,法衍,孟佗,这些人本来就是一伙儿人。”曹嵩义正严辞的说道:“糊涂,真是糊涂,放虎归山,此次刘焉一走恐怕这益州再也不是天子的益州了。”
曹操急忙问道:“父亲,那现在怎么办?”曹嵩摇了摇头,许久后继续说道:“董仲颖的事情,我也觉的有问题,既然陈琳那帮小子要去上表,那就让他们上,这个时候让董卓
一个人回来,我认为是最好的,总比放在并州养虎为患的好。”
三日之后,朝廷传召董卓回朝,晋升他做少府,让他把兵权交给黄浦嵩统领,并州之乱全权交给丁原去办。
消息传了出去,曹操就前往朱当值的府衙,谁知却听到朱老镇在愤怒的大骂:“逆臣贼子!逆臣贼子!”曹操急忙走进去,发现朱已经把屋内能砸的东西都砸了,站在屋子中间破口大骂,曹操着急的问道:“前辈,您这是……”
朱大骂道:“董仲颖狂勃至极!孟德,你去看看桌子上的行文。”曹操点了点头,拿起了桌子上的行文,是董卓写的一封奏表,董卓拒绝了回朝担任九卿,在表章里写道:“凉州现在正逢困扰,祸乱还没有平定,逢此大事,臣更应该发奋效命,帮助朝廷平息叛乱之地才是,励精图治才是……”曹操看完之后,看着朱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明摆着就是抗旨不尊啊。”
朱点了点头:“说好听点,他在请命,说不好听,他这就是抗旨。”曹操发现行文下面还有一封竹简,拿起来看了,这封是朝廷的信件,是命令朱去担任河内太守的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