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星空遭遇战(1/2)
当希塔里亚星盟的太空战舰集群第一次在半人马星系遭遇人类联邦的星舰部队时,那神出鬼没一般的反探测能力、高度智能的小范围规避动作以及摧枯拉朽般的等离子火力都令人类的星舰部队印象深刻。在接连数次的太空战役中,人类联邦的星舰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龟缩防守在主要行星带执行巡逻任务或游动配合打击希塔里亚星盟的登陆部队。当然,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星舰部队的主力正在巴纳德恒星系进行实战演习,以配合并震慑当地的平叛行动。
后来,联邦为了区别希塔里亚星盟的太空战舰编队,根据其大小和用途主要分为了狼式护卫战舰(小型)、虎式驱逐舰(中型)、龙式主力驱逐舰(大型)以及鲸式中央母舰(巨大型)。根据情报显示,在希塔里亚星盟的太空战斗序列中,各类型的太空战舰由辖属区域内的鲸式中央母舰进行统领,中央母舰则在区域内多个行星的物理距离中央位置进行统帅协调,除为大型星舰提供补给及战术支持以外,基本不会轻易调动。而就是这些巨大的“太空堡垒”,向人类完美地展示了什么叫做“星空蛙跳战术”。
在半人马星系的前期战役中,希塔里亚星盟利用蛙跳战术,不仅突进速度惊人,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有关人类联邦军事技术的情报,这也直接使其在战役中有意识的将半人马星系由人类联邦部署并建造的三十八个固定的跃迁中心进行了军事封锁,导致联邦星舰部队不能依靠稳定安全的跃迁通道进入核心战场。
当然,这一切也使得本来已搁置的光棱级战舰计划得以迅速成型量产。十年前,当这一战舰计划提出时,联邦的议员们为其争执不休,因为环绕可视范围内的星空,人类根本没有多少值得重视的可以穿越星空的敌人,即使经历了两次血缘战争,也不过是人类的内战而已。许多人认为,联邦需要削减战争的预算,而不是发展新的太空战舰计划。所以,当希塔里亚星盟的剑锋穿越半人马星系直指太阳系的时候,光棱级战舰的出现就成了星舰部队打破星盟太空部队封锁的主要战力。
光棱级星际驱逐舰是人类联邦最新星舰科技的结晶,也是为了适应多用途、多环境并拥有强大火力的划时代星空战舰,它周身长度674米,宽121米,可装配备行星登陆艇10艘、武器系统装载有800mm口径光能突击炮二十门、150mm口径光能重炮十二门、光棱导弹发射器八架、250mm口径等离子重炮四门,350mm口径“瓦解级”超等离子主炮一门。同时,为了克制希塔里亚星盟的同级别战舰,光棱级星际驱逐舰还配备了最先进的实时跃迁动能系统、鹞式深空探测仪、舱体微调整平衡陀螺仪等“黑”科技。作为抗击星盟太空部队的先锋,光棱级星际驱逐舰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抵抗与希望。
截至目前,光棱级星际驱逐舰仅下线并正式服役了四艘,分别是“烈火号”、“曙光号”、“胜利号”以及“凤凰号”。
公元43年11月4日中午十四点整,半人马星系伽马行星远空轨道“烈火号”光棱级星际驱逐舰舰桥指挥中心。
“报告!敌舰五艘已进入我舰探测范围,目前位于我舰11-2点方向,已达主炮最大射程!”
“等离子护盾最大功率输出,调整舰体姿态,向敌反方向运动,速度3,全员做好接受第一轮炮火冲击的准备!”
当大屏幕上显示星空探测范围的观测图标出现五个模糊暗影的时候,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个双手撑在指挥台前的人下达开火的命令。然而,令所有人感到不解的是,林希卓并没有直接下达开火指令,而是出乎意料的进行反方向规避动作。
而在深空的视角中,五艘狼式护卫战舰以其更小的舰体和更快的速度在十几秒钟便追上了“烈火号”,开始在太空中泼洒等离子光束。只见漫天的等离子光束如同蚀骨之蛆一般附着在“烈火号”的护盾上,时不时的引发爆炸,导致舰体轻微而高频的摆动。
此时的指挥中心中,舰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震动搞得东倒西歪,而指挥台前那个双手支撑的身影稳如泰山般岿然不动,在这一轮敌舰波次打击结束后迅速的下达命令。
“护盾损伤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