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往事(2/2)
“唉!我小时候跟你差不多,不过条件倒没有那艰苦。到了这里后我才知道,每个人的命运都由不得自己,我们班许多同学来自城市,大都是兵工厂的子弟,从小家里条件就很好。想想,都怪我们出生在那个贫瘠的地方,要是我们也能出生在城市,父母每个月也能挣到工资,我们也就不会受那些罪了。”赵波涛说。
张欣然将目光移向他,注视着他,然后叹了一口气说:“其实到了我上中学时,条件已经比以前好些了,村里比我大七八岁的那一批孩子上学时,连家庭作业本都没有。”
“这么穷?那应该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吧?”赵波涛说。
张欣然没有回答他,只是继续说:“我们村有个大哥哥学习很好,但他爸死得早,家里很穷,他的作业本用完了,每次都是他妈给他一个鸡蛋让他去小卖部换一张1平米大小的白纸,回家后再对折着把它裁成作业本大小,他妈妈再用针线缝成小本子。这位大哥哥只能先用铅笔写,再用圆珠笔在铅笔写过的纸上重新作演算纸,一不小心就把纸写破了。他考上了黄怀卫校,毕业几年后就把他妈接进城里再也不回村里了。”
“那位大哥哥对我们村学生影响很大,他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励志故事,从那以后我们村里一共考出去了3个学生,一旦考出去,也就算是彻底把穷根给拔掉了,他们都和那个大哥哥一样,似乎对村里有仇恨,就再也不回来了。”张欣然说,“现在想想,农村孩子要想考学是多么不容易,我上小学时就帮家里干活,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放牛去给猪拔草,哪里像现在的同学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专门学习?”
“你不是有哥哥吗?怎么还让你这个女孩子干这些?”赵波涛问。
“哥哥一天都没闲着,他学不进去早早就不念书了,但那时家里的活一年四季干不完,锄地、平地、播种,除了这些还要上山砍柴给牛铡草……农活都是要赶天气的,拔草、喷药、杀虫、从抢收麦子到碾打,哪个不是在炎炎烈日的高温下干的?”张欣然说,“夏天收后我每年都要黑一层,瘦一圈,我的手都会蜕皮。好在上了初二以后,学校不给我们放夏收假了,这才把我给解放了。”
张欣然的话把赵波涛也拉回了过去,他跟她并排坐在连椅上,思绪万千。“你说的这些我也经历过,往事不堪回首啊。我也是在一次次的劳动中体验到了农民的辛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走出农村。我想,咱连干活的苦都能吃,学习又算得了什么?”
张欣然看了看赵波涛,心里有种同病相怜心心相惜之感。赵波涛突然觉得她的目光是多么的温暖,是多么的善解人意。
张欣然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算是一丝苦笑。
她说:“进入初二以后我对学习更加勤奋了,学习不到晚上12点从不上床睡觉。我跟你的想法一样,有什么苦比劳动更累?更叫人看不见希望?我照旧中午不回家,饭都是从家里带的,每顿午饭都少不了从家里带的咸菜和辣子酱。那时我爸爸在外地当矿工,妈妈一个人撑着家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