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潮声月影谁与归 > 三百二十三、陈睿霆兵进温州

三百二十三、陈睿霆兵进温州(2/2)

目录
好书推荐: 炮灰笔记一点零 萌狐要修仙 一剑破千尘 打铁女帝 今天就是末日 心有明月光 极品丹童:掌门,喝药啦 汉边 秽街区 我是一名机器人

也对,山夷们好不容易,在带路党的死命帮忙下,风云际会地,占了大汉花花江山;自然,为了细水长流,对里里外外,都像防贼似的。尔等西夷海盗,也像来分一杯羹?那怎么可以呐!

嗯,其实,都不用马辉和金能亨这么着急忙慌地,上杆子使劲的;爱棠差不多是,一直跟着呐,他才不会忘了这件事呐。不过,他现在在杭州,倒是忙得脚后跟起烟了,还没顾上过来,跟杨孟晗说宁波的事呐。嗯,有没有宁波这个港口,现在其实对法国影响不大。嗯,把多凡堡开发公司搞起来,那才是他眼里的头等大事。不过,搂草打兔子,把这个停摆了好多年的老问题,给顺手解决了;在香港的公使老布尔布隆,乃至帝国外交部,肯定也是高兴的;说不定,自己也能因此,混个什么爵位,捞上一枚勋章的。

嗯,既然要依约开放港口,就涉及到一系列的事情;杨孟晗心想,方子严反正以后准备在海关方面发展。而且,我大清又很怪怪地,把外交和海关,不搭架的两件事,愣是拉郎配地硬扭到了一起;所以,杨孟晗索性,把方子严推到了前台;很多事,都有自己这位三舅哥来出面洽谈,也是让他练练手。当然,因为是方三爷第一次独立办差,杨孟晗还是没有大撒把、完全撒手,跟进的比较多,也是手把手地,带着他走的。

等到现在已经很边缘化的英国驻沪领事罗伯逊爵士,也闻风赶到宁波;方子严已经和法美两国,签订了前期条约在宁波落地解决方案的双方谅解备忘录;两国在宁波的领事馆,也开始准备破土动工了。

何卓人过来司令部,参加每天的战时作战例会;在会上,他主要负责给各位通报,最新的各地情报。

何卓人:到昨日为止,陈睿霆第一军之童虞山第七师和他本人暂时还继续兼职的第八师,已经进入温州;前锋已经到达最南面的平阳县(眼下还没有苍南县滴),一路也没有遇到抵抗。第四师方浚耜部,也已经到达处州;嗯,处州一直在处州知府的管辖之下,城池没有丢失。至昨日为此,浙江境内,已无成建制的长毛部队,和有组织的抵抗。嗯,第四师进攻衢州时,衢州太平军也是闻风弃城而走,逃回江西广信府去了,未作任何抵抗。嗯,也没有收到,有太平军沿昌江,往东向祁门攻击的消息,皖南徽州风平浪静。

杨孟晗看看诸位:有点奇怪呀,石达开这边,怎么一点牵制性的动作,都没有呀?都是天国兄弟,样子总要做一做的吧?

何卓人:我的判断,是他们盯上荆州了,接着还要南下湖南,找湘军的麻烦,也就顾不了其他方向了;况且,石达开也不愿用自己的嫡系力量,用鸡蛋碰石头,来惹上卫国军的;搞得不好,救不了胡以晃,还把自己搭进来了。

杨孟晗:唔,那就暂时不操心那边;唉,就是,卓人,搞清楚没有,我们一再提醒福建方面;怎么到头来,他们还像是搞得,根本不设防一样事的呢?

何卓人:唉,可能还是总督王懿德王绍甫、巡抚吕佺孙孙尧仙两位老大人,古书读得太多了,被误导了。闽地向来封闭,自古以来,北方入闽,无外乎江山县到蒲城的仙霞古道、铅山到崇安的鹅湖古道和福宁州的分水关等等几条主要道路。尤其是浙江入闽,主要就是仙霞古道和福宁州的分水关。两位大人也很拼了,各自坐镇把守。王大人亲自带领主力部队,镇守闽西北之仙霞古道、江西方向的鹅湖古道,兼顾一下闽中其他方向的防守。吕大人则镇守福宁州,并派得力干将,重兵把守北部边界处的福鼎分水关;旗人福州将军,则镇守后方,准备策应。嗯,本来这种排兵布阵,是没什么毛病,也颇为符合用兵之法。可是,他们两位老大人,都忘了重要的一点,这种布防办法,是历史上我大胡建人用来对付北方来的传统陆军步兵的。哼哼,太平军可是以水营见长的,尤其是胡以晃和罗大纲这两部。苏三娘在福鼎分水关前,派出疑兵,不紧不慢地攻打,吸引火力;然后,大军却从海上绕道,直接拿下福鼎县,再回头向北前后夹击分水关;几乎是一鼓而下省界天险,福鼎分水关的。等到苏三娘沿着海路,直驱福宁州城下时;吕大人手里,已经没有几个兵了,只能败退福州。从后面跟上来的胡以晃的三个主力军,可是特别能打的,一路穷追猛打,追到省城福州;此时的福州,加上临时招募的练勇,也不超过一万人,这如何挺得住。只用了三天,太平军就炸塌城门,攻进城里去了。嗯,福州旗城,也又只坚持两天,就让潘起亮部攻破了;潘起亮杀心那么重,福州一干旗人就别提了;连巡抚吕大人及以下众多官员,也全都扪在里面了。

杨孟晗摸摸鼻子没做声,就作战手段而言;其实,太平军的手法与计策,真心不差;也难怪连剃头大人,也是每每着了道儿,老是上当;更何况很少上战场,就没打过这种大战役的两位书生意气的老大人了。

何卓人:丢失省城,折了旗人福州将军和本省巡抚;闽浙总督王懿德王绍甫大人,倒是光棍,知道自己即使苟且偷生,也是下场凄惨,不会好到那里去的,说不定还会连累家族与妻儿老小;索性不管不顾了,尽起闽西、闽中之兵,一往无前、有进无退地,与黄玉昆、潘起亮部战于闽清;血战三日,死伤殆尽,老大人自己也提刀奋战,殁于阵中。嗯,这下也干脆,经此战后,八闽再无可战之兵;太平军所到之处,各府、各县尽皆望风而降了。

好嘛,这王老大人,竟然来个一死百了,一死了之;嗯,许大年纪了,为国征战,没于王事了;死者为大,我大清再不讲理,再人情凉薄,也不好说人家什么,那人家怎么样了;否则,以后,那些将要上战场的,人家就更加寒心了。

也不对,这二位都为国捐躯了,貌似卫国军这边,以邻为壑的帽子,都不用别人家扣了,就已经自动戴上了,是吧?

嗯哼,这不大不小的,还是件事唻!可别让有心人,在背后做幕后推手,整出许多是非来汕!搞得癞蛤蟆不吃人,样子难看汕!

何卓人:潘起亮因为从浙江撤退时,与胡以晃、罗大纲二人,起了龌龊;之后,每战必让潘起亮打先锋;嗯,他们就是想把这贼胚,找机会耗死。潘起亮也不是省油的灯,给逼得没法子了,就跟随黄玉昆,一路向西;等收复南平后,潘起亮再也受不了胡以晃、罗大纲的再三呵斥;不告而别,领兵自去,经邵武去抚州,回江西找他的老上司杨辅清去了。嗯,黄玉昆对此事,也有些微词,大家也闹得不愉快;也在不几天之后,领着自己部属,经鹅湖古道,回江西找石达开去了。嗯,现在,福建已是胡以晃、罗大纲二人的天下;罗大纲在北,以福州为中心;胡以晃在南,以泉州、漳州为中心。还有就是,罗大纲夫妇,已经正式打出天地会旗号,自称“大明招讨大将军”,人家已经剪辫蓄发、反清复明了。嗯,还不毁庙、不烧书,吸引儒生参军议政了,也给士绅乡老发官帽子,让他们参与管理地方政务了。胡以晃在南面,虽然还有些含含糊糊,暂时没有更换旗号;但也不再拿着刀子挨家讲道理宣传教义了,对儒生也不排斥了。嗯,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俩入闽后的做派,让黄玉昆觉得,他们已经背叛了洪大教主,背叛了至高无上的红毛大仙教教义;这才领着部下,扬长而去,分道扬镳了。嗯,胡以晃还算斯文,对愿意回江西的,一律礼遇放行了,算是大家客客气气地分手的。嗯,罗大纲这边,本就是跟长毛搭伙做买卖,平时也是分灶吃饭的;现在更是好说好散,连家都不用分了。

杨孟晗听着,有些发呆发愣,这个还真不好整了;罗大纲、胡以晃他俩,怎么突然还会来这一套、唱这么一出呐?

杨孟晗心里清楚,这样搞,一段时间后,杀伤力就出来了,还真有点不好整了。从道义的角度,他们要是建立一个不那么胡整的汉族政权,卫国军还真不好贸然进攻他的。

汉人不打汉人,还是杨孟晗几年前就在南洋,给大家立的规矩呐;自己总不好自食其言,带头违反吧。

况且,人家都大明朝了,作为一个汉人,总不能学施琅那个二货王八蛋吧,上杆子再做一把,末代明朝做后一个带路党吧;丢先人脸不说,让后人也没脸见人的;总不能家家都这样事的,改换门庭,彻底地、世世代代地,做了蛮人吧。

嗯,前年,杨孟晗放走刘丽川刘阿源,也是这个心结;打自己人,下不下去手啊。

但是,放任自流,任其坐大;日后必然会是一方军阀,一方土皇帝;对国家和民族,也不见得是好事。

嗯,有点不好办了,有点,左不是右不是了。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