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传首京师平西凉(2/2)
胡人又聚集部下千余骑,突然袭击第五均千余部众,毕儒指挥众军相战,不敌,第五校、第五均手下残余将士皆被胡人所杀,毕儒见之,乃拔剑自杀。其部众千余人,混战中死数百人,其余大多皆被胡人俘虏,用作徒隶,为胡人养马放牧。
方龙在玉门关,等候至第三日,忽然胡人派使者送第五均等三人首级至。方龙问道:“其残部何在?”胡人道:“将皆杀之,卒皆代为汉朝擒获,用作徒隶也。”方龙欲请还所擒之步卒,班错劝止道:“胡人习俗,若遣还被俘虏者,必以重金相赎。今第五均所部士卒,相助逆贼,不愿归降汉朝,胡人既然用其为徒隶,不宜赎回也。”方龙乃止。于是重赏胡人,将第五均首级用木匣函封,传递姑臧与公孙霸。马威、第五康首级、传令三军,号令三日,乃就地掩埋。驻军玉门,等候公孙霸命令。
公孙霸驻军姑臧,连接前方捷报,心中甚喜。及接得第五均首级,公孙霸大喜。以马鞭击第五均首级,道:“老贼既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遂将第五均首级传示三军,在姑臧城号令三日,又令人传其首级至长安,在长安东市再号令三日,方才焚烧之后掩埋。
公孙霸仍不解恨,遂传令,将第五均在凉州所有宗族人等,尽皆诛杀斩首。第五均宗族几尽被公孙霸灭族,只有少许等人变换姓名逃出凉州。
凉州大将牵兴,前番随第五均战潼关之时,与花羽等合力斩杀燕军悍将公孙霸,却因本部兵败,第五均只罚不赏,牵兴见第五均任人唯亲,自己虽为凉州上将,然多受排挤。心中愤懑不满,回到长安后,遂托词战伤发作,请回西凉养伤。第五均许之,遂合并牵兴其部,夺其兵权。牵兴带十余亲随,回至陇西桑梓闲居。公孙霸西征凉州,牵兴见第五均将败,遂闭门不出。公孙霸闻知牵兴在陇西,即令吴江前去招降,牵兴因前番潼关之战,恐公孙霸见责,吴江道:“花羽投诚燕王,已经得重用矣。将军若不归顺,恐有不利也。”于是牵兴便投降公孙霸,公孙霸为其设宴相待,令其随军回长
安,用其为将军。统领上郡、北地二处人马万余人。
公孙霸乃留丁弘驻守姑臧,命方龙、花羽二人班师,自己先率大军返回长安。公孙霸班师长安之日,朝廷上下文武,皆出城三十里迎之。末帝赐其天子仪仗,公孙霸志得意满,颇有笑傲群雄之意。朝廷文武官员,皆不敢仰视。唯有司空杨陵、太常卿和玄、太中大夫陈恒等人,摇头叹息,退居府中。有人将三人神态告知于公孙霸,建议罢黜三人官职,公孙霸道:“此等无用老朽,虽不足以为孤之威胁。然其尸位素餐,占据朝廷高位,却不从孤意,理当罢黜之。”准备上奏末帝要罢黜三人,皇甫照、归海卫皆奏道:“三人乃汉朝旧臣,虽然对大王如此,然不宜罢黜。今天下尚未平定,大王不可尽罢黜汉臣,优待此三人,以显大王尊奉汉朝也。”公孙霸寻思有理,于是听从二人之言,并不罢黜杨陵、和玄等,反而优加相待。奏请末帝赏赐三人。
公孙霸入朝之后,末帝又加公孙霸为太子太师。公孙霸乃启奏末帝,保奏军师归海卫为三公,封关内侯。吴江为执金吾,末帝皆一一从之。
公孙霸剿灭第五均,遂定西凉。乃以丁弘为凉州刺史,率部镇守凉州。方龙、花羽二人,军功甚大,朝廷加方龙为征西将军号,花羽为平西将军号,赏赐甚厚。班错亦有相助之功,公孙霸为拉拢班错,遂兑现前言,以班错为汉朝镇西将军,领西域长史,镇抚西域各部。
公孙霸平定西凉之后,遂又召皇甫照、归海卫等商议,欲再并取并州。公孙霸道:“凉州已定,孤无西顾之忧也。徐州伍文忠老贼者,已经老迈衰朽,即将入土,不足为虑。今唯有北方顾昭逆贼,拥兵割据,孤不得不除。二公有何良策?”
皇甫照奏道:“燕王自二月起兵,七月即平定凉州。威震天下,并州伪王顾昭闻知,必然胆寒。燕王今且尚不先用兵,以朝廷之命招抚之,如其归顺,则可以不动刀兵也。如其不从,再以王师前往征讨不迟也。”
归海卫亦奏道:“大王方今西征归来,天气暑热,不宜用兵,且先休军。臣夜观天象,见并州方位将星将坠,其必应在顾昭或其部下大将。大王可暂且先休兵待之,如若并州有变,再趁机进取,乃为上策也。”
公孙霸闻言,道:“甚善!”遂听取二人之言,按兵不动,以待并州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