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认亲(1/2)
第一任魏国公魏巡是前朝的举人,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当年投得高祖皇帝门下,深的高祖皇帝的赏识,后与高祖皇帝、萧礼承、秦光结拜为异姓兄弟,四兄弟中只有魏巡为文人,其余三人皆为能武善战的将军,魏巡排行老二,后被尊为军师。
魏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未冲锋在前,但通过他出谋划策,大梁的军队所向披靡,间接取人性命不计其数,终助高祖皇帝夺得天下。
武将阳气极重又有神灵佑体,而一介文士阳气不足亦犯了杀生之罪,明阴阳,懂八卦的魏巡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福报和阳寿,甚至有可能会累及子孙。
高祖皇帝建国后他曾请命归隐于山林,潜心修佛以度杀孽。
高祖皇帝极力挽留,建国初始,根基不稳,百废待兴,三兄弟皆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出身,治国平天下甚为棘手。
魏巡感念高祖皇帝知遇之恩,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大梁国初期的稳定繁荣可谓是功不可没,在朝中当年风光亦在两位义弟之上。
可惜魏巡四十七岁便积劳成疾去世,其后大儿子,二儿子俱是英年早逝,三儿子魏聪,皆魏明博的父亲继任国公之位。
魏巡临终曾留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高祖皇帝心胸豁达,但难保后继之帝中不会有心胸狭隘之辈。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终究会被帝王所顾忌,魏氏子孙要知时事懂识趣,不可贪权势,享富贵,要逐渐退出权利中心,韬光养晦方可保魏氏子孙世代平安。
魏聪谨记教诲,收敛锋芒,行事低调沉稳,对先帝也是谨守君臣本分,即使深得先帝器重,也未狂妄自大,反而更加谨言慎行。
魏聪有一妻四妾,生有五子三女,最后只有嫡二子魏明博和庶女魏锦长大成人。
魏氏一族人丁不旺,子嗣艰难,有得道高僧批语乃是魏巡杀戮过重报至子孙阳寿,想到父亲也曾有预言,魏聪深信不疑,入得道高僧门下为俗家弟子,每日诵经念佛,消业障,增福寿,以求自己能获福无量,更是为福泽子孙。
可魏聪仍在魏明博十二岁时因病去世,魏明博的母亲更是虔诚礼佛,为了儿子的健康,为了子孙的安康,老国公夫人自魏明博成亲后便搬去了京郊的静云庵带发修行,潜心修佛。
这次魏清睿成亲,魏明博亲自去请了母亲回府,等程慧三朝回门,魏老夫人还将继续回静云庵参佛。
待魏清睿夫妇过去时,魏清怡正赖在祖母的怀里抱怨哥哥和慧姐姐比她还爱睡懒觉。
见程慧进来,魏清怡那没精打采的眼睛瞬间发亮,急忙坐起喊了声:“慧姐姐!”
魏老夫人慈祥地拍了魏清怡的后背,嗔怪道:“还不改口叫大嫂?”
常嬷嬷从昨个就提醒她要喊大嫂,可魏清怡就是不情愿。
她嘟着嘴别扭地娇嗔道:“喊了大嫂,好似慧姐姐就是哥哥的了,我不喜欢。慧姐姐是我先认识,理应和我最好!”
“你这孩子!”魏老夫人哭笑不得地赶着孙女起身,“快起来用膳了!”
魏清怡笑嘻嘻地起身,乖巧地扶着祖母起来,程慧忙也上去搀扶,不多时魏明博夫妇也赶了过来。
祖孙三代欢欢喜喜地用了早膳。
认亲的人也不多,魏家人丁不旺,只有嫡支一脉,旁支皆已出了五福,多在老家帮着守祖宅。
魏锦二十几岁便已去世,留下一双儿女,此次来的是魏清睿的表哥。
李思远夫妇带了儿子媳妇还有大孙子李墨然夫妇过来。
李悠然依然游学未归,孙女李忆雨已出嫁怀孕在家安胎,她的夫婿杨远只身前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