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2/2)
“公子开方呢?他放弃了卫国公子的位置来跟随我,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丧,他难道不是真爱我吗?”
“连父母都可以抛弃,还有什么人不能抛弃?”
管仲的一番话,让齐桓公大感困惑:怎么这三个人的感人事迹到了管仲这里就成了没人性了?
尽管齐桓公有困惑,可是他知道管仲看问题是有道理的。所以,他尽管不愿意,还是把这三个人都赶开了,不许他们在自己的身边。
管仲死了之后没多久,齐桓公实在感觉生活没什么乐趣,忍不住又把三宠给招回来了。
后来的事情则完全按照管仲的推论进行,因此齐桓公生病,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明争暗斗,三宠加入了这场争斗,最终易牙和竖刁将齐桓公关在后宫,将他活活饿死了。
“唉,仲父真是圣人啊,我不听他的话,才落得今天凄惨的下场。我死之后,哪里还有脸见仲父啊,呜呜呜呜。”齐桓公临死之前,发出这样的哀叹。
更悲惨的是,齐桓公去世之后六十七天后才有人为他收尸。”
司马先生顿了顿继续道:“二皇子,可见能对你推心置腹,甚至为了你不惜牺牲亲人的性命,这样的人也不见得可信!”
“司马先生说的是,学生看来这位管仲倒是一切都看的通透,可惜齐桓公没听其的意见,否则也不会落个这个下场。”
提到管仲,司马先生眼神里都是赞美的神色:“管仲可以称为华夏第一相!你可知道高升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宇泰点了点头继续道:“知道的,主要是讲知己的故事: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路过,就在那听,没想到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俞伯牙非常惊讶钟子期懂得自己的内心,于是把他引为知己,经常谈琴给钟子期。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所以高山流水一般都比喻是知己或者知音。”
“你说的不错,但是钟子期这个只是初级的知音,有可能钟子期天生就懂音乐,只不过生在了樵夫家,所以没有办法。而两人只有音乐上的交流,并没有生活上交叉,所以两人的知己可能就是一个空中楼阁,经不起生活的考验。真正的知己是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是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的,比如管仲和鲍叔牙。
两个人是好朋友,分别辅佐齐国两个公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都逃亡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