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五)(1/2)
听完徐工讲述的英雄事迹后,乡亲们血脉贲张、群情激奋。
一片喧哗声中,离徐工最近的“他三叔”却想起往事,心潮起伏、黯然无语。
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大炼钢铁”后,“他三叔”成为大丰公社众多“钢铁战斗”小组中的一个小组长。
对“炼钢”一无所知的诸多小组长,在观摩了三屋市几个先进公社的炼钢过程后,在讨论会上无不摩拳擦掌、干劲冲天。
“就这?”
“没啥技术难度!”
“咱们也能练!”
……。
一片豪言壮语声中,“他三叔”却有着朴素的个人想法。
“锅碗瓢盆,菜刀、铁钉,扔炉子里从铁制品烧成铁疙瘩就算炼钢了?”
“自用的铁器拿去炼钢也就罢了,公用的锄头、铁耙、镰刀,也拿去炼钢,以后的农活还干不干?”
“能用的都用了、能砍得都砍了、能烧的都烧,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
这个想法与现场的热烈气氛格格不入,“他三叔”只能选择沉默。思想上的顾虑得不到解决,就变成了思想上的包袱。落实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各种“不积极”。
会上发言不积极;会下活动不积极;收缴铁制品不积极;建造小高炉不积极;拆除破祠堂不积极……。
徐工察觉到“他三叔”思想有问题,问明原委后,在心里默默给“他三叔”点了个赞:“朴素唯物主义引导民智觉醒,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止的一种进步。”
碍于自身“下放劳动”的身份,徐工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经过五分钟的缜密思考,徐工画了一个草图,帮助“他三叔”解决思想问题。
草图上的小高炉,外观上与其他小高炉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内部结构上,却别有洞天。
如果说其他的小高炉是个下粗上窄的圆柱,那么徐工画的小高炉就是一个套在圆柱里面的开放式圆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