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侯氏一门(1/2)
门开处,一个青年走了进来。
侯良柱一见,笑道:“侯采,你什么时候回来了?”
来人大概二十五六的年纪,身高在八尺开外,准头方正,大耳有轮。眉分八彩,目似流星,一头的黑发银簪别顶。身材魁梧,行动如风,一派英雄的气概。
此人名叫侯采,乃是侯良柱的侄子。由于侯采的父亲死得早,侯采很小便跟着侯良柱一家生活。侯采长大之后,便参军入伍。他跟随侯良柱征讨过川中造反的奢崇明,收复过綦江、桐梓,因功授予守备之职。后来,西南蛮夷作乱,攻打永宁,侯采奉命剿灭,因功授都司之职。再后来,义军数次骚扰川北,侯采杀敌有功,升游击将军。侯采虽然年轻,但武艺超群,胆识过人,侯良柱把他视为己出,喜欢得不得了。
侯良柱摇了摇头:“你刚从外面征杀回来,人困马乏,就应该在家好好歇歇。如果我在疆场上需要你的时候,再叫你不迟。”
侯采面有难色:“叔父,我不放心你。”
侯良柱听罢,心中一酸。
两日后,侯良柱带兵一万杀向绵阳。侯良柱刚到绵阳城,李自成的大军就把绵阳围了一个风雨不透。
望着城外无边无际的义军,侯良柱长叹一声:“我将葬身于此地!”
李自成分兵四路,对四个城门同时发起猛攻。李自成此次入关,本来就声势浩大,川军除了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军(实际上白杆军乃是石柱土司的人马,并非官军),其余的皆是酒囊饭袋。听到李自成三个字,腿肚子就发软。大炮一响,明军士兵就被吓傻了,一个个东奔西逃,溃不成军。
侯良柱带兵左冲右突,渐渐地身边一个亲兵都没有了。眼看绵阳已经保不住了,侯良柱拔出肋下佩剑,冲着北京城的方向,高声喊道:“臣去矣!”说罢,横剑自刎。
绵阳被破,李自成的兵锋直指成都。消息传到巡抚王维章的耳朵里,这位巡抚大人吓得连夜逃离成都府,跑到了保宁。
成都城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李自成和他手下的义军,在官府的宣传中,李自成已经被妖魔化,什么项长三头,肩生六臂,瞪眼就宰活人之类的。准备逃难的人成千上万,加之成都一时间群龙无首,全城上下乱成一团。
侯良柱的老婆田氏听到自己的丈夫死在疆场,当时就哭昏了过去。侯天锡听说自己的父亲死了,也是放声痛哭不止。旁边侍候的侯采也是悲痛不已,但是他毕竟比侯天锡年长得多,随侯良柱征战沙场多年,见惯了生死。要知道,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迟早是要还债的。
哭罢多时,侯采问田氏:“婶婶,眼看贼兵将至,我们还是赶紧离开成都为上。”
田氏点头,侯采带着家下仆从帮着侯天锡一同收拾行李。这有钱的人东西就是多,整理了半天,弄了好几辆大车。等到全家人上街,发现街上车水马龙,都是准备逃难的人。田氏一家走了好半天,这才走到城门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