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3章:蓝发女孩;(1/2)
等两人买票上了客车后,听着车上人的各种交谈,李暮才算明白了,这祁王墓过去大约八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地名,就名叫七十二埠。
而且这个地方,还很有历史典故;
七十二埠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还真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大码头,有码头自然就有大河!这蜿蜒的大河名字就叫歩量河。
据说是因为河面的宽度,用步子量正好是七十二步,当然这是古代的量法,左脚迈出、右脚再迈出,这个距离才是一步,现在的一步在古代只能算半步。
所以按现代的说法,这河的宽度就是一百四十四步,每步按七十公分算,这河大约的宽度就是九十多米。
据说在初唐的时候,这河边的一座大山、因为山体滑坡,露出密密麻麻的陶俑,这些陶俑有车有马,有军士有仆人,万头攒动的数也数不清,形同真人、杀气冲天。
后来这事惊动了唐王李世民,和所有人一样,他也怀疑这下面有帝王的大墓;
于是唐王指派大将常遇春为指挥,率领三万士兵开挖,结果是大墓没有找到,反而发现这附近的许多山坡上,都有这些陶俑,无一例外的都面朝这歩量河方向;
这就奇怪了,按说这么多陶俑,那是一定有大墓的,于是常遇春请来风水相师、以及当时精通天文易理的诸多能人,发誓要寻出这大墓来。
这一寻找,就是历时三个月时间,居然还真被他找出东西来了,那就是距离这些陶俑约八十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祁王墓;
根据考证,这祁王是五代十国时期北魏的一位封王,当年北魏的都城还没有迁移到洛阳,正好就在山西大同城的这一地带。
当时虽然众多人都在怀疑,这陶俑离主墓怎么会这么远?足足有一百多里地啊!不过一来出土的陶俑形制大同小异,二来歩量河边的确也没有发现其他的墓葬,三来这挖掘的事也拖了小半年,耗不起了,所以就当成了是祁王墓的一部分,上报给了唐太宗,以求早早了结;
那时人们对陶俑之类的文物并没有什么认识,不觉得有什么价值,所以这事在了结后,也没有对陶俑加以保护,
千百年后,歩量河两边的陶俑陶马,也基本流失殆尽,最后新中国成立祁王墓保护区的时候,也因为陶俑所剩无几,再加上距离太远,而没有将这发现陶俑的歩量河两岸,纳入保护区。
自此,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这歩量河两岸曾经出土的陶俑,也只是祁王墓的一部分而已。
知道了这些后,李暮坐在车里就想,这帮人叫自己带着青鸾镜,到歩量河去干什么?难道宇文护的宝藏,还跟祁王有关系不成?不过也难说,毕竟祁王是北魏,而宇文护是北周,他们差不多就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〇〇〇〇〇〇
三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下车没多久,就收到了那些人的手机短信,指定李暮到达一个地点。
等两人到达这个地点后,才发现是一个临江的旅社,面对一条老街,背靠歩量河,房间里就三个人:
左右两个彪形大汉,中间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短装皮衣、染蓝色短发的清秀女孩,看样子二十不到,但眼神冰冷浑身戾气。
见李暮他们进来,她连眼都不抬,只顾着端详手里的一柄青铜古剑;
这剑古朴,但冒着清幽的寒光,好像为剑身蒙上了一层青色的光芒,长不过三尺,宽却有半个巴掌,随着李暮的走近,那剑身上陡然青光大盛,还自动的发出阵阵颤鸣,不用问,这就是离殇剑;
“青鸾镜果然在你们身上!”那女孩收好震颤不已的离殇剑,蛇蝎般的眼睛盯着李暮,冷冷的开口:“开价吧!”
李暮没有开价,而是先问:“人呢?我们的朋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