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前夕(1/2)
这虽然不是必须的,但也有必要,让八人先说一下自己对郭靖的理解。
神雕与射雕中的郭靖不一样。
神雕的郭靖才是真正的侠之大义!
八人也不意外,试镜他们遇到过太多了,一一道来...每一人说的都差不多,毕竟神雕中郭靖这一角有小说摆着,在这也有影视剧作为参考。
而后,制片人又道:“你们都各自表演一段神雕中郭靖一角...”
八人并未意外,试镜不都是这样,更怪癖的都见过,这样的试镜很正常。
而后,八人一一开始表演。
剧本的话,没有。
看你如何发挥,毕竟有小说参照,这考的也是你对小说原著的理解,及其对那一段戏份最熟悉,也能看到个人能力。
当八人全部表演之后,制片人在说了几句就让助理带他们先出去,到时在通知他们。
...试镜就是这么的简单,但也差不多。
这一次试镜只是寻找适合的人,不就是挑选最符合该角色的演员吗。
试镜间,制片人开口问道:“杨导,你觉得怎样?”
“还行吧,继续。”
杨丹青点点头,在简历上标注着什么,然后又继续。
对于选角,有一些角色也可以不用试镜,拿出去做关系也好...可这是杨丹青的作品,不能存在这种风气。
前世,他知道很多这样的风气。
制片方+出品方直接拿着剧本去邀请人气偶像或者流量明星参与,然后就去拉广告赞助,或者拉投资。
这样能减少风险。
谁红了,那剧本肯定一大堆的堆积在他邮箱,这是娱乐圈的定律。
他红了,谁知道能红多久呢?
必须趁着他在大红之间吃一波他带来的红利,这都是资本竞逐所滋生的。
当然,也有大导演拿着剧本去忽悠,说你是最适合这一个角色的,还有某某大明星给你做配。
一看之下,就答应了。
可现场拍摄呢?这一个角色既然是男七男八。
...神雕试镜还在继续,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他一般都很少在当场给出谁适合,都是经过对比,到时再通知...除非碰到最佳人选,可惜今天并未碰到。
一天都在试镜,心中也确定了好几人,但也不急。
试镜的时间是过的很快,晃眼间几天过去,主演及其配角也就十几个,这几天都一一试镜了,也确定了部分。
若是实在不符合的,杨丹青也通过网上查找,或者他人推荐,也找到了适合的人选...确定人选之后,让助理一一打电话去通知,让他们到时来公司签合同。
有一个要求:不能无故请假!
请假是允许的,但不能无缘无故的,到你拍摄的时候你不在没来,岂不是要整个剧组等你一人?
这俗称也叫扎戏。
往不好听的是扎戏,这也是笼统的一个概念。
你同时进两个剧组也无碍,但只要不影响两边的拍摄就行...这并非是提倡同时进两个剧组。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港片,一个人同时进好几个剧组,但那都不是主演,都是配角之类的。
主要参演人员,你要严格按照剧组规划,按照剧组拍摄进度来走,在剧组随时候命。
言归正传。
选角也仅仅是一个噱头,若真的不想选角,也没啥,毕竟娱乐圈就这么大,想要挑选适合的演员很容易,通过他之前参演的影视剧判断。
他要的是演员的一个态度,能来试镜,并且能同意合同的条件,在参演期间不能无故离组。
...几天的试镜,并没有前世记忆中熟悉的人选,虽是陌生的面孔,但选择的都是与角色最符合的演员。
最符合这个词,也需要看怎么理解。
每一个导演选的角色都是最符合,这是理所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