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朝阳与雨天(1/2)
黄飞鸿拍摄时期的磨合还算比较顺利的。
那天下午拍的武打群戏虽然不咋地,后面足足花了三天的时间慢慢的磨合...这一磨合之下,不仅仅将他们在洋人酒店的武打群戏拍完了。
到了后面拍的很顺利,又调整了一下拍摄进度,顺着这一个路子走下去,顺便将前一段沙河帮帮主追逐梁宽、猪肉荣的戏份拍了。
这一段追逐戏份对于磨合了这么久的剧组来说,还是比较难...但或许是到位了,这一大段追逐戏份拍了五天左右就拍完。
别看这拍摄时间过长,也没有几分钟,可电影的拍摄几乎都是这样。
每一个镜头都需要规划...电影是在大银幕中放映的,而非是电视机上。
电影银幕最大的都是长二十多米,宽十几米,这效果如何呢?
这必然需要让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情都做到极致...要在放大的情况下没有差错,这就不要说武打镜头了。
武打戏份,大部分的都是套招。
...套招的话,也就是假打,这需要做到在大银幕中看不出假打的痕迹,这就需要双方配合,不断的磨合。
非一般武打演员很难做到,即使能做到,但也很假。
黄飞鸿虽然是写意的武打风格,但也不能让观众在银幕上一看看出穿帮镜头,对于穿帮尽头,这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磨合期一过,拍摄的进度那就不同了。
可另一边,也就是在珠海海边的剧组观察人员来了电话,最近海边都有旭日东升的画面,很适合开头的那一幕镜头。
接到电话之后,杨丹青先让杜春华老师带着武术队过去,他稍后在去...这基本相当于转场拍摄。
黄飞鸿的拍摄就只有一组,没有分成好几组拍摄...这是因为黄飞鸿的人物就这么几个,出场的话也这么多人,还需要多组拍摄吗?
根本不需要,这又不是电视剧多线发展。
黄飞鸿的剧情也有双线发展,但几乎都不涉及太多其他人物,也就十来个主要的人物。
前往海边拍摄开头的那一个镜头...这个镜头真的太美了!
作为全片的开头,实在是最正确不过了。
上映的时候,配上男儿当自强这个歌曲,那才是全篇最激动人心,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
...至于男儿当自强这一个歌曲,前世是改编将军令的。这一首歌曲在今世没有,那就只能去改编。
索性杨丹青记得全部歌词,至于编曲的话,早就有人着手在弄,杨丹青找了对古曲很懂的一些编曲家,特别是将军令这一首音乐。
基本上面面俱到,黄飞鸿在拍摄,后期也同步进行,时间上挺赶的,能早一点完成就早一点。
此时,杜春华老师带队先过去那边,杨丹青安排一下副导演,让他拍摄一下没有他的戏份,也就是剧情的发展戏份。
安排好之后,他也立即过去。
海边拍摄,也就是珠海这一边的大海,距离影视城最近。
过去当晚,杨丹青从观察员手中拿到了很多照片,及其录像,这些都是观察员每一天记录海边旭日东升的情景。
最近几天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天气,从照片、录像中可以看出旭日东升,的确是最佳拍摄时机。
今晚很早就休息,毕竟第二天要一大早的起床拍摄...必须赶早太阳东升之前拍摄。
这一幕镜头就是黄飞鸿带着民团在海边训练!
这一个镜头拍摄的难度不高,只需要摄影师抓拍就行,至于其它的就是普通的训练...民团都是武术队成员,对于这一幕早就排练了不知道多久。
加上杨丹青饰演的黄飞鸿,也基本没啥难度。
这一个镜头时常就差不多是男儿当自强这一首歌一半的时间,两分多钟,很短...但不能缺少。
这一个镜头,杨丹青真佩服徐导,前世为何能想到这样一个镜头呢?只能说牛笔。
四点多,杨丹青他们就起床了,早早的来到了海边,先将摄像机架好,然后才是杨丹青与武术团的排练。
尽管已经很熟,但还是不能有半点差多,排练是必不可少。
在排练过程中,静待旭日东升这样一幕场景,然后让摄影机拍摄下来。
九月初,广东的天也早早的就天亮,这也让杨丹青一等人不得不赶早。
来到海边之后,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开始排练,静待旭日东升的场景。
一遍遍排练,一套下来十几分钟,但剪辑就二分多钟,不能太长,男儿当自强唱半首歌,也就是他人所说的唱一遍。
歌曲,一般不都是唱两遍、三遍吗,这里就一遍就行。
...这自然是后期,拍摄的时候肯定没有后期,也没有主题曲,没有主题曲但有将军令这一首音乐。
在排练的时候一旁放着将军令这一首音乐,然后开始排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