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两场打戏(1/2)
11月25日。
放假三天,重新归来,剧组再一次重启。
尽管放假了三天,但这相当于没有放假一般...剧组工作人员还是这些,变动的主要是主要演员。
第一部杀青的演员离开,第二部添加的新人物加入。
《男儿当自强》也从今天开始拍摄。
拍摄再一次开始。
或许是因为放假了的原因,又因为有新人演员加入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开始拍摄第二部的原因...开始的几天拍摄不快,反而有点慢。
这不是磨镜头感,也不是其他...就是正常的拍摄,毕竟放假了三天,略显生疏,需要时间调整。
这一个调整也没有几天,三两天调整过来。
一旦调整之后,剧组忙碌的日子又再一次开启,不再是慢腾腾,而是紧赶慢赶,必须抓紧时间。
对于拍摄,任务繁重。
他人不知道杨丹青心中所想,他是为了第一个阶段的任务而这般的繁忙。
一天下来,一直在忙碌着。
当他有戏份的时候,主要拍摄工作就交予副导演,只要把控大方向就行,其它的都是他在操控。
再者,杨丹青作为黄飞鸿的绝对主演!
毕竟名字摆在这,定然是绝对主演。
第二部中最精彩的就是两场五大戏份,一个是与九宫真人的对战,另一个则是与纳兰元述的对战。
两场戏份都将黄飞鸿推上一个经典的武打场面。
黄飞鸿三部曲,在杨丹青心里认为,最精彩的还是第二部的武打部分耐看,细细分析。特别是那最经典的黄飞鸿手执竹刃,划破纳兰元述的布棍,然后的致命一刀,以及随后纳兰元述脖颈抹之又渗出,随即喷射的血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创意!
当时黄飞鸿已使出无影脚踢中纳兰元述——这几乎是黄飞鸿影片中战无不胜的必杀技!
纳兰元述在中招吐血之际居然用他的布棍反缠死了黄飞鸿,根据剧情,此刻纳兰元述只要正常使出自己巨大杀伤力的四门棍法,黄飞鸿肯定必死无疑。
这与平常影片迥异,几个特写的慢动作一下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因为这一下纳兰元述已形成了完全逆转的大优之势,将黄飞鸿完完全全地逼入了死路,正如被逼进那个高墙四立的死胡同...
但是每个人都明白,置之死地而后生,黄飞鸿肯定是要再次逆转回来,可他手中的竹棍已经被打断,又被纳兰元述的布棍在发力拧扯下挤成了竹片,似乎已成蟒蛇缠身,直面蛇口的绝境之势,可这却变成死地余生的转机,就像被纳兰元述的布棍在墙上打出的窟窿——竹片划作竹刃,插入布棍——本来是布,正符合常理,顺势切向敌人。
在特写的纳兰元述的惊恐加茫然的眼神中,黄飞鸿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反逆转,相信观众在这样超短时间内连续跌荡起伏两次的情节中,肯定被吊足了胃口,甚至连呼吸都屏住,心跳的停止在此刻,只能大呼过瘾!
不仅如此,在之前黄飞鸿和纳兰元述的交锋中,第一次比棍,黄飞鸿明显谦让,纳兰元述也留有余手,只是威风初露,算是交待自己反角的身份的重量,那被人触摸才断裂的木桩也只是个为下面的决战而留的伏笔;
第二场仍比棍,在坊间,地势更为复杂,变成了立体式的对打,黄飞鸿为掩护莫少聪,虽使出全力,但意在脱身,纳兰元述也意为名册,恐有差池,并不想恋战,此时二人战成平手,少林棍法和四门棍法在一般木棍(竹棍)的较量中不相上下。
那此时已暗示黄飞鸿步入险境,纳兰元述的布棍(绝招)并未使出,而布棍相比于木棍,刚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天然的柔韧却是木棍不能及,黄飞鸿已落下风。
胡同中一开始被连续打折的木棍便是呼应,然如此劣境能扭转乾坤方为大师,最终黄飞鸿在绝境中划棍为刃,击杀纳兰元述,绝对是对弈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再现。
简而言之,这是其中一场经典的武打戏份,也是男儿当自强中必须要设计的一场武打戏份...纳兰的戏份从开头就已经预测到了结尾。
只能说纳兰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尽管在当时的晚清政府是小人物,但从镜头语言中映射出来的却不一般。
至于另一场打戏,这是与九宫真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