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风雨飘摇(1/2)
鏖战犹酣,时光飞逝,转眼已进入到九一年。彩电的市场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经过两年的彩电大变局、大洗牌,昔日无比辉煌的彩电厂,高达半数的企业,已惨淡地退出了市场。
工厂的会议室,气氛异常。
章舍正在慷慨激昂的发言。
“太惨了!才两年啦!我们省的两家定点厂,一年前倒闭一家,当年风光无限江汉电视机厂,现在也被打趴下!”
“谁叫他们死抱那点彩电计划指标,一遇巨大的市场风浪,就得翻船!”
参加会议的销售科长王荣,不屑一顾的说。
“有一件今人难以想象的事!我通告一下大家。”
杨总园睁双眼绷着脸说。
“上海浦江电视机厂已来了通知,他们已全线停产,已终止我们之间联合生产黑白机的合同。”
“啊!太不可思议了,前功尽弃啊!”
“认实力他可是排行老九的呀!那会这么快就压垮啦?”
“合作才一年多时间,就泡汤了。它可是中国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元勋呀!”
大家惊奇地议论纷纷。
偏激的孙副厂长昂着脖子,出言惊人。
“别……说他了,昔日财大气粗的彩电界老二,上海的星光厂。听说也撑不到好久啦!
哎呀!彩电市场的厮杀,已经倒了一大片,简直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啦!
没法只得等死吧!”
说完憋着嘴,眨着眼,摇着头,一幅丧门星的样子。
“你老孙,总是这样,悲天悯人的。厂长召开会议,是要大家都来出主意,拿办法。
你看你,完全跟快掉了气似的。”
章舍瞪着双眼,怼了一下。
这个孙震,依然很不服气,摊着两只手,又说道。
“你看我们厂,前些年抢了点先,才赚了几个钱。
这样的大清洗谁能扛得住?论技术、资金实力,经济规模,那一条能比得上,你拚得过吗?真是!”
我们厂已无可救药啦,听天由命吧……”
章舍昂着头正准备奋起反驳。
曾厂长向章舍摆了一个手,从容不迫地说。
“今天开神仙会,是要大家畅所欲言。形势分析得差不多了,现在需要拿出对策。”
孙震又苦着个脸。
“我不是说,我们厂不是不努力,是太努力了!我不是说大家没有用,是太用心了。
但是形势变化太快,有点迷茫,有点看不懂了啊?”
稳重的柳芸面露微笑地说。
”我说点厂里的实际,与名牌大厂搞联合,路子是对的。
好不容易请了老二星光厂来,被整流产了。想和最王牌的长工电视机厂攀亲戚,又没到时机。
最后这个老九浦江厂呢,虽填补了这个空裆,它却自已投降了。
我们提前开发了黑白系列。杨总这些年来,人也瘦了一、二十斤。”
“别拿我比喻啊!”杨总在旁边嘻笑着提醒。
“开始黑白机顶了工厂半边天,但是沿海的厂家也大上黑白,他们有成本优势,工厂毛利率低,导致了我们去年的亏损。”
说着柳芸感慨起来。
“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谁又不会遇到些困难呢?”
“说的是实情。想听听老孙的,有没有什么破解的办法呀?”
曾厂长开始点将。
老孙把左腿往右腿一放,翘个二郎腿。
“世道艰险啊,静观其变吧!”
“我把老孙的最后4个字,改动一下。叫`全力应变’为好。”
“在这风雨飘摇的时节,得有坦荡面对困难的心态才行,这样才能把智慧的能量激发出来。”
过去工厂遇见过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困难,不是都挺过来了?
陈琦在一旁赞同道。
曾厂长注视着大家,清晰地讲道。
“经济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市埸的淘汰和整合,今后只会保留十来家彩电优势集团。”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注定我们厂必然走联合之路。但又不可能一蹦而就,只有密切盯住彩电顶尖集团的动向,他们总会有向外扩张的那一天。”
思考许久的杨宾,把头一抬。
对了,厂长曾经在长工厂说过,要关注中苏经济上的联系,现在中苏边境的边贸已非常活跃,非常热闹。”
“不就是那些羽绒衣啊!服装啊!鞋帽啦!和我们没啥关系。”
孙震瘪着嘴泼冷水。
杨宾没理他,进一步分析道,“中苏双方互补潜力大,说不定很快就向家电方面发展。”
章舍两只扶在桌上,着急地说:“离那么远,得尽快了解啊!”
陈琦马上出了个主意。
“鲁副主任已调到外事办,曾厂长不仿找他摸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好!我尽快去找他谈。”曾厂长爽快地答应着。
杨宾咳了一声,清了一嗓子。
“我今天提出的重点,是工厂能不能搞5.5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王科长有很多这方面的市场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