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首访乌克兰(1/2)
春日里,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苏联莫斯科红场一侧的青石板路上,缓步走过来4男1女。
带路的黄头发蓝眼睛,娇小俏皮的女孩,是专程从乌克兰扎巴罗热市赶来的柳芭。
四位中国男人正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其中的中等身材,穿着西装外罩卡其色风衣,神采奕奕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厂长曾卓林。
旁边个头稍矮,圆圆的脸,一本正经的,即夷城电子局的邢副局长。
那个瘦高个,留着小胡子。长长的脸上带着一副文雅的眼镜。他就是夷城电子二厂的副厂长姚洋。
带着黑框眼镜,头发蓬松带卷,有点儿桀骜不驯的,便是夷城外经委的研究生俄语翻译洪均。
这些平时八杆子打不着的人,集聚成了一个奇怪的组合。
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突然出现,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
滨城开完中苏交易会的邢副局长,一上班马上找到了贾局长,细致地进行了汇报。
沉稳著称的老邢,用缓慢的语调讲述着。
“在外经委的安排下,见到了苏联乌克兰的一家大型录音机厂……”
吴副局长立即好奇的问,“他生产录音机,怎么会对电视机感兴趣?”
“是这样的,这家录音机厂的厂长看了电视机厂的资料。对各种彩电、黑白机,琳琅满目的品种,非常的惊奇。
马上看着翻译,指着图片直叫“哈拉索!(好)哈拉索!”。
“他们自已是想生产吗?”
吴副局长疑惑的问。
“嗯,还是听老邢慢慢说吧。”
贾局长抽着烟沉静地说道。
“他们的意思,就是想邀请中国的电视机厂,到他们那儿去投资,共同办个厂来生产电视机。”
“哦!想在那边搞合资企业呀!”
“翻译介绍,这家录音机厂在苏联也算是出名的。他们当场表示,希望中国专家去乌克兰考察。”
“特别指着电视机厂的资料,说这个工厂很好。厂房也漂亮,生产线又先进。”
“并通过翻译,再三询问。能不能请到这个工厂?
又把两只手高高地举起来,意思是说苏联的市场很大,很需要这些精美的电视机。”
“嗯!这个我相信。”贾局长显得很感兴趣。
“乌克兰除俄罗斯外是最大的一个省。嗯!这件事儿很有意思。”
坐在沙发上的吴局长,眨着眼。
“这只怕风险很大吧!去那么远。现在我们是引进来,还没听说过国内工厂跑到国外建厂,更别说电视机厂啦!
想都没想到过,有点异想天开。”
贾局长倒不这么看,“嗯,这也难说,那边的市场大,又是傻、大、粗的家用电器。对我们新颖、先进的产品肯定是很稀奇的。”
老邢继续讲道,“会谈完以后,他们那个黄头发大个子胖胖的厂长,还拉着我,讲了一些叽哩咕噜的话。”
又用手按着图片,又往北方指,显得很高兴,很欢迎似的。”
“看来是很青睐电视机产品,有必要派人过去先看一看。”贾局长点着头说。
老吴摸着秃顶,挠了两下。
“这事有点玄,真是把电视机搞过去卖了,钱怎么拿回来,不能拿卢布回来吧?”
他把两手一滩。
“又不可能进行美元交易,难道把他们什么石油啊!什么地毯呢?那些易货的小东西拿回来我们卖吧!”
“老吴啊!不能这么看,应该说苏联很多大宗商品中国用得着,得去了解一下才清楚。”
对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思维的老吴,还是摇着头。见贾局长这么感兴趣,也不好多说。
极其精明的贾局长突发奇想,若这事能进行得下去,由局里直接控制的话。这可是一件吸引市里眼球的好事,也可消除彩显管出现的阴影。
如若局里不能运作,交电视机厂搞,把电子二厂这个包袱就甩给曾卓林,岂不一举两得。嘿!行。
有点激动的贾局长拿着半截烟,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猛地转过身来说,“我们接受邀请,先去全面了解,说不定。还能抓住点机会。”
对新路子非常敏感的贾局长,已经下了决心。
“哦,对了。”
老邢也跟着站了起来。
“分手时,鲁副主任给我说,这次本来是通知电视机厂去滨交会。要我回来后把这个消息告诉曾卓林。
而且老毛子又是指名道姓的,要邀请电视机厂厂长。”
贾局长果断挥了一下手。
“别听他们外办的,就局里派人带队。电视机厂去一个人。电子二厂嘛,也去一个人。”
吴副局长身子朝前一倾,怀疑地。
“这不成吧,电子二厂已奄奄一息了。正商量怎么处理呢?他们去干什么?也起不了作用。”
贾局长脖子一挺,“他们不是还有5寸半小电视这个品种吗?”
“哎!别提了,搞了这么长时间,稀稀拉拉的,在国内都卖不动。何况电视机厂那个飞浪小电视也整出来了。”
老邢也在旁边说。“也是,这些产品,电视机厂都是手到擒来,到底基础不一样了。”
说一不二的贾局长把手一摆。
“乌克兰这件事,我会全盘考虑的。”
他正为自己的突发奇想感到很得意。
接着又说。
“就是缺一个翻译,我去找外经委派一个像样的。就这么定啊?嗯!”
知道拧不过这个执着的老大,老吴说:“局里谁去好?”
贾局长把他们两人望了一下。
“老邢前期接触过,老邢去!”
邢副局长有点突然,“我去,恐怕……”
“就你去,由电子局牵头,组成这个代表团。
记住,从现在开始。到苏联这件事,就由电子局主导。”
两个副局长都瞪着眼,茫然的望着这个说一不二的局长,也没理解清楚是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