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1/2)
彼时,轩辕朝廷对察可尔达南下还是缺乏足够准备,毕竟双方停战近十年,边境虽时有摩擦,特别是临冬时节,北方各部因过冬储备,均会派遣骑兵南下滋扰劫掠,但双方都只是小规模冲突,没有大动干戈。
王朝式微与成帝轩辕固延信奉儒家不无关系,这导致王廷重文轻武,擅长诗书、经义的文人被征辟重用,相对出身低微的武将却被文官们排挤打压。即使北境战败,身居高位的文官们仍可编出欺世盗名的堂皇理由,为皇帝和自己开脱。
看似道貌岸然的文臣们,对于治国理政,个个嘴上讲得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操作起来却是差强人意。这帮臣子大部分靠祖荫庇佑而飞黄腾达,少数则是读书人出身,考取功名,才入了仕途。
轩辕王朝的官可不好当,除非背景深厚,各类资源广泛。寒门子弟想要加官进爵光耀门楣,凭能力本事上位纯属痴心妄想,缘木求鱼。
不说旁的,每两年一次的官员考核,便是京城大老爷们收刮地方的大好时节,拿不出让大人们满意的银钱,评个德不配位都算是轻的,再加上州郡两级例行或不例行的巡查,以基层官员那点微薄俸禄,迎来送往都是杯水车薪,何谈仕途上进?
读书人的一大优势便是脑子转得快,此路不通便另寻他途,无甚背景的官吏们开始转头向下,压榨乡里,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用于巴结、倚靠世家和显贵,成为其附庸,至此上下连枝,盘根错节。
朝堂之上的争权夺利,则不是出身低微的儒生们能够参与的,那是世家、门阀角力的场所。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的,不是皇室公卿之后,便是豪门世家子弟,即使有那么几个出身贫贱的官员,身后也少不了大势力的扶持。
轩辕王朝如此,之前的若干朝代亦复如是,吏治整饬数千年,不是官逼民反烽火燎原,就是外族入侵改朝换代。
高高在上的官吏们嘴巴上讲着仁义道德、圣贤大义,行动起来却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挂羊头卖狗肉,中饱私囊。朝堂上,各方势力为攫取最大的好处,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热衷的便是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