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甲胺考察(1/2)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需要反复的实验认证才能得到成功,小试如此,试生产也如此。这是化工研究院多年来形成的对化学的共识,不怕失败,反复试车。
可现在,王进水打破了这个共识,从第一批料到第三批料,设备与与工艺控制上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波折。出乎化工研究院所有人的意料,设备整改时说王进水投料进度太慢,人家认为的三天他要十五天,产品出来时又感觉他的进度实在太快,原计划一直到节放假左右能试完三批得出结论,然后,第二年假后再开始第二轮的试车,实现产业化,就是很理想的结果了,可是,现在只一轮已达到理想的结果,距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
这批工人怎么办?回来,原来的农药厂暂时没有工作安排,放假距离过年还早,继续试生产,当时就只进了三批料的原料。年终奖因为化工研究院姚院长的一句话,农药厂没有二话就给造入预算,可是,最后一个月没事可做的话,这一个月的工资没地方拿,工人损失比年终奖更大,这事让农药厂的副厂长们头痛不巳。
而让研究院头痛的是该让王进水在节前这一个月做些什么?回来没有课题组可以安排,病假刚回来上班只一个月,又让他休假又说不过去。太快的试车成功也不是件好事啊,呵呵。
“明年初,桐城农药厂要正式开工,年底这一个月,你给调查了解一下各个主要化工原料生产厂家的质量,为明年的正式开工做好准备吧。”姚院长给出了这个任务,言外之意就是,在年底你上哪出差就上哪里,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过了年再说,有什么差旅费化工研究院给你报。不想去,也可以在资料室等地方查一查资料,通过杂志报道了解生产厂家的原料质量也是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说辞。
如何得到质量稳定的一甲胺气体是能否得到合格的本产品生产的关键,这三批试生产成功了,是因为企业重视,为我们挑批而实现的。挑批不代表检测,如对方企业生产不稳定呢,即使挑批也不一定能够挑到合格的产品。企业自没有检测方法,对某些关键物料进行免检,这是企业生产的大忌,不知在什么时候,采购到一批不合格的一甲胺,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大面积地不合格,影响企业产品声誉。
既然姚院长这么说了,那何不从基础开始,先给建立一甲胺的分析方法,采购分析仪器,为确保以后的顺利生产作好准备呢?
免检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就到一甲胺的生产厂家走一趟,看一看能不能拿到对方的分析方法,在桐城农药厂也同样地建立一,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王进水来到了一甲胺的生产厂家,关县化肥厂。一甲胺的生产工艺是氨水与甲醇反应,生成氨水、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的混和物,然后,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精馏,得到各个产品的馏份。
“怎么控制产品的馏份呢?”对于加压蒸馏,王进水十分外行,在化工研究院里只碰到过常压蒸馏与减压蒸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