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技术掮客(1/2)
“不破不立,这件事你们做得对,我们又不是政委,可以靠思想工作让每个被拆迁户都感到满意。”看着两徒弟窘急的表情,王进水赶紧安慰了他俩几句。
四个不同产品的生产车间建设都在同步进行中,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第一期德国培训的几位同事回来了。第二期培训的人员由甘乔龙带队,何小兵、凌昌武、吴拉拉、周海峰、罗小月等五人另外,增加了一个泮毛,上次,戈培尔亲自夸奖过他并要求他参加培训,虽然说是初中毕业,可看在戈培尔的面子上,一定得给安排进去的,七人一起,奔赴德国。
旧电器拆解的工人必须本地化,临时从三界化工研究院总部借用的人员在短期内得归还总部的,根据预估,肌醇项目的安装在12月底前能够完成,这批人员得在这个时间点前一个月回总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原来搞的是拆解,不是化工,得把他们放在中试车间实习一个月,也就是说,边海的旧电器拆解厂得在二个月内招到一百多的操作人员并培训到位。
“边海地方太荒凉,招工广告贴出去,报名的人很少,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只招工了二十多人,并且都是上年纪的,差一百多呢,能不能缓上一缓?”两徒弟李家兄弟在电话里对着王进水直叹苦经。
“不会吧,我们给的工资可是比一般的国营单位还高呢,这么高的工资都招不到人?”王进水十分奇怪。
“是的,师傅,我向淮主任打听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当地人多数以打渔为生,每年出海几次,吃的用的全都有了,其它时间就是在家里打打麻将,走走亲戚什么的,我们的工资与打渔的收入比起来还是差一个档次的,现在,又是渔讯季节,各村的人都出海去了,更难招到人。”李西金说的确是实情,渔民的生活就这样,一船富半年。
“抓紧时间把宿舍造好,明年的农药厂以招贫困省的打工者为主,这事不难解决。至于旧电器拆解厂的人员嘛,技术含量又不高,男的出海了,女的不都在家吗,渔民规矩,女人不得上船的,你们得换个想法,找村干部去,就说可以为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只怕报名的人挤破大门,只是妇女从不出门,不知有这个消息而已。”在省化工研究院时,王进水有个朋友叫史伟容的,父亲是轮机长,曾跟他说起过这个规矩。
李家兄弟得到提示,通过边海县政府妇联招集了各乡各村的妇女主任到县里开会,会议上宣布了这个消息。
“工作难度低,包学包会,工资每月四十元以上,包中饭,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吗,不会骗我们的吧?”会场上,闹哄哄的一片。
“厂车就在外面,你们可以上厂车到厂里参观一下,并问一问在工作的工人,工资是多少?我们是县政府引进来的重点工程,有骗你们的必要吗?”看到现场的议论声,李西金与李西银的信心十足。
参观了一圈再回到会场,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了,参加会议的妇女干部中就有一大半地报名要求到旧电器拆解厂工作。
“我们村要十六个名额。只是我们不会骑自行车,怎么到你们厂?”
“给我留二十九个名额。”报名声此起彼伏,没一会儿,报名人数就超出一百二十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