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略调整(2)(1/2)
与会的几个领导人虽然此前也大致知道一些来自东面的消息,但在听完卡尔藤布隆局长情况汇报后,除元首阿曼德外,其他几个大员面色就都没刚才那么好看了。
空军司令格莱姆首先说道。
“数千架飞机如此靠前部署在前线,这明显是进攻的态势,这样一来,d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都在其轰炸范围内”。
“把300多万人和那么多重武器部署在200公里纵深,如果仅仅是防御,这确实是不合常理的,格莱姆元帅说得没错,很明显,s联是要进攻我们,虽然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但是如果不能避免,我们还是可以考虑先发制人,打他个措手不及,先把s联击倒”。
总参谋长布隆伯格接着说:
“从目前来看,我们不得不做两线作战的准备。不过对付s联不同于对付波兰,与s联作战我们至少需要投入200万兵力,另外还有50万至80万的后备部队。所需的兵力不成问题,主要问题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撑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只能一个采取攻势一个采取守势,即便这样,现存物资的消耗估计也只能支撑三个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我们可以吃掉s军的前沿主力集团,但其战争潜力依然不可低估,它国土辽阔,又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战略资源都能自给自足,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而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准备。”
“另外从前面的作战表明,我们的装甲部队需要换装更厚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否则损失会很大,步兵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火力也需要提高,而完成这些换装工作都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如果和s联开战,几百万的部队将会在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远的地方作战,仅是燃料的补给就是个大问题,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前,我军不应主动去攻击s联”。
总参谋长布隆伯格的话刚讲完,在座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负责军备生产的总军备部部长施佩尔。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d国除了煤以外,本身没有多少其他的资源。
建筑师出身的总军备部长施佩尔看到大家询问的眼光,开始不紧不慢的介绍道:
“关于部队换装的事情,按d国现在的工业基础,目前一年内可以生产足够武装200万人的武器装备,主要是轻武器,飞机和坦克各能达到每月生产500架和600辆,如果进入战时经济,全力扩大生产,产量还可以翻一番。问题是,一直以来我国的石油就基本依靠进口维持,但是现在大西洋的海上航线已被y国切断,我们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只剩下l马尼亚和x牙利,今年上半年总计进口120万吨原油。另外,奥地利的齐斯特尔斯油田生产了8万吨原油。
在煤液化成品油方面,目前我们煤液化油技术工厂已有9个投入生产,另外还有6个新的工厂正在筹建,今年年底将可全部投入生产。但是这依然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每月需消耗约60万吨燃料,我们至少需要30个这样的工厂才能基本满足消耗,如果扩大战争,则需要50个甚至70个这样的工厂,而建立完这些工厂还需要3-4年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预计包括煤液化成品油的产量在内,今年全年共可获得320万吨燃料,加上前不久在西欧各国缴获的成品油650万吨,在不考虑被占领国的需求情况下,到今年年底,我国将有250万吨燃料结余。
其他战争物资的生产没有多大的问题,关键是运输,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铁路,如果用公路运输,燃料的消耗将直线上升,而且战线推进越远,燃料的消耗就会越大越快,目前我们的石油储备太少,即便全力生产,也只能支撑一个方向的作战行动。关于燃油不足的问题,军备部已在加紧解决,预计明年产量可提高到500万吨”。
“问题是如果与s联作战,燃油的消耗至少要1000万吨”。
施佩尔刚讲完,副总参谋长哈尔德就嘟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