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瞭望台’行动(15)(2/2)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s军又尝试从另一个地方寻求突破。同样地,在d军的立体交叉火力打击下,依然无功而返,只是又增添了一批伤亡人员。
可是s军并不善罢甘休。
当天夜里,约3000名s军步兵悄悄地从库尔迪加右翼的森立地区进行渗透攻击,与防守在这里的第321步兵师的第933团混战在一起,双方损失都很大,幸好第933团也是提前做了相应的准备的,所以尽管前沿争夺得很激烈,但是主阵地依然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在得到第321侦察营的支援后,第933团才把敌人的这次进攻打退了。
随后接连好几天,s军又发动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次的进攻,但是无论是强攻还是偷袭,都被d军打退了。除了消耗了不可计数的弹药和付出1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外,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
而且整个战局已是越来越不利于s军了。
自从d军主力全线突破维斯瓦河后,就一路展开追击。虽然s军依然有组织地进行节节抵抗,但始终没能挡住d军推进,只能不断后撤。到了9月下旬,d军北方集群的前锋已逼近阿里图斯,这里距离维尔纽斯只有不到100公里了,也就是说,s军第32、20集团军随时要腹背受敌,如果d军拿下维尔纽斯,那么这两个集团军与南面主力部队的联系就会被切断。
当然,d军也可以选择提前派出部队夹击这支s军。
果然,还没等部队拿下阿里图斯,北方集群总指挥哈尔佩上将就下令第17军转向北面攻击前进,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与登陆部队夹击s军第32、20集团军。为了加强突击力量,还抽调第10装甲师加强给该军。
9月24日,d军第10装甲师一马当先,兵锋直指考纳斯,第17军紧随其后。
虽然从阿里图斯到库尔迪加还有300多公里,但是第17军的行动还是让s军担心不已。接到敌情通报后,为了稳定军心,作为前敌总指挥的s军第32集团军司令克雷科夫上将与第20集团军司令列梅佐夫上将商量后,一致决定暂时封锁消息,除了转达少数几个军级干部外,严令不让其他下属知道这个情况。
虽然消息可以暂时封锁起来,但是威胁却没有解除。除了让部队加紧进攻外,克雷科夫上将还不得不请求大本营派出强力部队侧击或是拦截这支逼近的d军。同时,也不得不提前制定撤退计划。
当然,克雷科夫上将还是希望也依然相信部队能最终将d军赶下大海。
事实上,d军在登陆场的防线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已完成了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的构筑,由于补给一直没有中断,无论是兵员还是物资都是充足的,甚至还增加了一个飞行中队和60门88mm高射炮。
这样,在登陆场的防空力量就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尽管s军的飞机一直都没有出现,但是做到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其实不仅这里没有出现s军飞机,就是在主战场上,s军飞机出动的架次也是越来越少了。实际上,为了保存必要的种子部队,s军最高统帅部已下令部分飞行中队撤到了二线整补。斯大林已决定采纳副总参谋长朱可夫的意见,就是已空间换取时间,与d军打一场持久战。
而这正是d军不愿看到的。
s军根据这个战略意图,也适时地调整了作战计划,不再把大批大批没整合训练完毕的新部队匆匆投入前线,也不急于收复失地或是寻求决战,而是以现有的力量逐次抵抗,迟滞d军的推进。
在这个战略意图下,第32集团军司令克雷科夫上将请求支援被拒绝了,同时他还接到新的命令,就在9月27日24点前结束登陆场一带的战斗,随即带领部队撤向里加一带布防。
也就是说,留给克雷科夫上将还有3天时间。3天过后,无论其能否驱赶d军下海,第32、20集团军必须撤退。
只是,d军对s军的这些变化还没有察觉。各部依然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