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称王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董卓之死,百废待兴

第二百三十七章 董卓之死,百废待兴(2/2)

目录
好书推荐: 青鸟与蓝猫 聊斋说书人 从基因融合开始进化 出名从国风歌开始 开局一个修仙模拟器 赚钱得长生 重生之至高主神 斗罗之白甲圣龙 千秋不死人 超能导游

许烈漫步到池塘边上,席地坐下,神思飞扬,忽而想到那“百炼钢也怕绕指柔”,倏而又想到那“差池燕起,振迅鸿归,临危制节,中险腾机”,转而画面一闪,又是那“欲修汉史”的苍老面容,面对这个对自己一直不错的长者,将女儿嫁给自己外舅,许烈能做的也唯有坐在池塘边哀叹一声罢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无奈,没有人能够掌控一切……

许烈就这么坐着,许久,许久……

次日,许烈立马派兵南下,往沛国而去,准备接来家中眷属。

……

大汉人口五千余万,十三州以中原之地为最,中原之地以兖、豫、徐三州为最,纵使近年来,战乱频发,死伤甚众,亦未改其大势。

许烈据东郡而入兖州,降青州黄巾百万,相当于是在兖州六百万人口的基础上从各地又迁来了近百万的人口,如今要是来一次人口普查,必然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十三州第一了。

人口的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兵力的增加,因为这百万黄巾、二十万青壮中,其实只有不到六万人愿意继续从军,余者皆愿从事重归农事,而这六万人基本上都是孑然一身的,要么家破人亡,无牵无挂,要么年纪轻轻,尚未成家,也就是说,有家室的人基本上都跑去种田去了。

许烈事先许诺,自然是从其所愿,未有强迫,再则,许烈根本也没想过扩军太快,兵力和民力是成反比的,兵力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民力的衰弱,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平衡的东西,一旦平衡被打破,势必将造成很多麻烦。兵力不足则难以御敌,民力不足则无以为继,其实简单粗暴地说,整个国家的治政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平衡“民力”与“兵力”,一切的政策脱离不了二者的影响。

最终许烈只挑选了三万人出来,其余三万多人全部分给土地,并且对于所有重新从事农务的人提供便利,如减税、官府借用耕牛和农具、畜牧奖励等,多项政策实施下来,也就代表着许烈正式开始在兖州实施自己的政治筹措。

加上这三万之兵,许烈麾下已有七万之众,看似兵力过多,其实在兖州加上沛国八百万左右百姓的基础上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多重的负担,毕竟此时还没有经历那么多的战乱、疾病和灾害,人口并没有减员太多。

而兵力增多之后,许烈立即实现了陈到当初的愿望,令其在三万黄巾中,自主挑选了五千人,以训练他脑海中所思所想的那支步军,陈到自是感激涕零,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始实施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许烈身在高处,想的也很简单,划拉五千人给陈到,让他放心去练,不管将来如何,他也不至于全部练残废了吧?既然如此,只不过是一些资源上的消耗罢了,况且许烈所了解的陈到的实力,他还是很愿意赌上一把的!

剩下的二万五千人,首先从全军抽调善骑者补充骑兵,以至五千之众,随后将黄巾又填补上缺口,然后进行统一训练。

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许烈考虑到刚刚平定兖州,收纳黄巾,一时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斗,这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对军队进行一个调整。

不过,一州之地自是不同于一郡之地,况且那一郡还是许烈早有根基的一郡,此番入主兖州,许烈发现政治、军事、农业、工商等等,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甚至还有收复其他郡国之心的问题,尤其是陈留太守张邈,八厨之一,名声高,又久为太守,若是与许烈唱反调,说实话,还真的麻烦得要死。

许烈身边还有程昱、边让、卢方等人,也算是减少了很多头疼的时间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