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称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奉天子以讨不臣

第二百四十七章 奉天子以讨不臣(2/2)

目录
好书推荐: 青鸟与蓝猫 聊斋说书人 从基因融合开始进化 出名从国风歌开始 开局一个修仙模拟器 赚钱得长生 重生之至高主神 斗罗之白甲圣龙 千秋不死人 超能导游

各分宾主坐下,许烈身为主人,自然不能冷场,便寒暄道:“闻听孝先有意荆襄,临行之前为文礼所引,烈方有幸于今日一见,实乃天赐之机也,孝先来此,如有怠慢,还请莫要见怪。”

“府君此言过矣,玠并未受何怠慢,府君相召,自当策马而来,以效犬马。”

许烈点点头,问道:“孝先,如今我方定兖州,降服黄巾,然后事何往,尚有余虑,不知孝先何以教我?”明摆着是要考考你,你自己接招吧。

毛玠一整衣袍,上身立起,又是一礼,言道:“府君,玠有一浅见,既府君问到,便试言之。今天下分崩,乘舆播荡,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许烈一听到那句“奉天子以令不臣”,便当即想起了这位毛玠是谁,就是那位历史上向曹操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家伙!三国版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今汉室飘零,逆贼掌权,天子蒙尘,诸侯并起之时,兵强马壮者横行其道,若然奉天子,又有何用?”许烈自然不可能让他就这么一句话便给说死,反驳还是要有的,不能让下属有随便两句就能糊弄的感觉。

毛玠摇摇头,一脸淡然,说道:“汉室天下自高祖以来,已然四百余年,虽中有王莽篡位,却亦有光武中兴。普天之下,万众百姓莫不知大汉江山,此乃深入人心之事,岂会因这般小小难处便有更改?大汉民心非一时可动,此乃大义,顺之则事半功倍,逆之则事倍功半!”

边让知晓许烈的意思,也希望毛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透,于是也出言驳道:“孝先,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毛玠点点头:“文礼所言有其道理。”他知道边让说的是事实,不过却只是一个片面,而后对许烈说道:“然,文礼此言过于片面了。”

而后,毛玠说出了十分激荡许烈心胸的言语:

“将军弱冠未及,便已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而忠义奋发;领军出奔,则董卓怀怖;出关而动,则沛国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兖州之众,威震中原,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西向,则于毒破之;南下山阳,则黄巾降服;回众西首,则豫州必掌;震胁宵小,则中原景从。横大河之南,合中原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关中,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这‘号令天下,以讨未复’,实乃求名正言顺也,若有汉庭大义在手,天下英才从者比如过江之鲫,逆者亦可一令而去其羽翼,动其根基,与‘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这一小小瑕疵而言,岂非泰山之于鸿毛也?”

毛玠侃侃而谈,一番话说得许烈内心那是一个激动,以往和程昱、荀攸商量此事之时,皆还不甚清晰,如今为毛玠这番一谈,却是明朗了不少。

倒不是说毛玠就胜过程昱、荀攸,而是对于程昱、荀攸而言,他们不会贸然提一个建议,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建议整个计划如何实施、怎么实施、实施后果、应对方案等等,都一起想好了,确认无误了,才会给你说出来。

而毛玠,许烈敢打赌,这迎奉天子的具体事宜,他肯定还不知道怎么做,就是宏观考虑了这个战略确实好,所以就坦然直言。

不过,毛玠的长处就在于,他能给你把战略方针说透,让你相信这样是对的,先确立这个目标,具体的再想办法好了。

若是真要分个强弱的话,毛玠的战略能力当在荀攸和程昱之上,毕竟敢说能说,也是实力的体现,不过“战术”能力就明显不如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