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哥猜证明权(1/2)
“诺特学姐,说起来,我应该谢谢你给我的资料。”
陈舟放缓速度,让这位坚持晨跑的学姐,跟上自己的脚步。
诺特看了看陈舟,面带微笑的说道:“能对你有所帮助就好,我相信诺特教授看见的话,一定也会很高兴。”
陈舟有些意外地看了诺特一眼,他感觉眼前这人的状态,和之前有着极大的不同。
似乎知道陈舟在想什么,诺特轻声解释道:“你不用这么看着我,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我也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我的曾祖奶奶,我只是我,我也叫诺特。”攫欝攫
诺特的声音不大,但是却透露出一种坚定。
这是陈舟先前与诺特的几次接触中,从未遇到过的。
以前的诺特,给陈舟的感觉就是。
这个人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既认不清自己,也看不清自己。
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更是完全没有任何信心可言。
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伪装的自信。
一击即碎。
陈舟认为这也是诺特上一次会来找他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的诺特,更像是为了自己而活。
她希望成为她的曾祖奶奶那般的代数女王,但她依旧是她。
两个人又闲聊一会,陈舟便加快脚步,开始自己的晨跑节奏了。
看着重又跑开的陈舟,诺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诺特最初接近陈舟,只是为了家族使命,那曾经的数学荣耀。
但是,随着跟陈舟接触之后,尤其是现在。
她才发现,陈舟这个人,其自身的魅力,也挺吸引人的。
如果不是陈舟,她可能至今还没有认清自己,也不会找到真正令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诺特轻轻叹了口气,她忽然有些不舍。
因为陈舟快要毕业了……
陈舟毕业的消息,早已传遍了麻省理工的大小教室。厺厽 宝来小说网 baolaishiye.com 厺厽
对于这位来自华国的留学生,所创造的历史,每位麻省理工的学生,都感到十分地惊奇!
不能说这是麻省理工历史上唯一一位,一年完成硕博连读的学生。
但是这绝对是在麻省理工创造历史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所有麻省理工人佩服的学生!
毕竟,在还没来麻省理工上学之前,陈舟就在这所学校的报告会上,现场创造历史,证明了克拉梅尔猜想!
在之后,来到这所学校之后。
更是在一年之内,先取得了准诺奖级的物理学课题成果,后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
这等恐怖的实力,试问有谁能比?
在麻省理工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位学生,可以媲美!
也因此,这两天的麻省理工校园,全都是谈论陈舟的声音。
俨然当初,陈舟在燕大毕业时,一般景象。
甚至于,麻省理工的官方论坛,还出现了一个历届麻省理工学生成就度排行榜。
陈舟在这个排行榜中,赫然便排在第一名的位置!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21岁的陈舟。
在这个年纪之下,无人可敌!
纵使麻省理工有97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菲尔兹奖得主,26位图灵奖得主,却没有人排在陈舟的前面。
毕竟,21岁的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1岁的准菲尔兹奖得主,怎么去比?
21岁这个年纪,实在太年轻了!
年轻到令人感觉不太真实。
虽然这样进行排名,有些偏执了,也过于看重年龄所代表的潜力了。
但是,谁也不能说,陈舟这21岁年龄,所代表的潜力,就比后面的那些诺奖得主,菲奖得主所取得的成就低。
有意思的是,这位进行排名的发帖者,还留下了一句十分值得玩味的话:“你们先别找理由反驳我,反驳我之前,先看看自己21岁的年纪,是个什么球样?另外,也别拿大佬们21岁的事迹来反驳我,反驳我的,我们等两年再看看。”
在这句话之后呢,反驳的人,似乎也担心两年之后,陈舟会取得更多地成就。
所以,这些回复的人,都尽量委婉地修饰着自己的措辞。
譬如说,有位回帖者,就是这样的。
先留言“这个排行榜应该以实际成就为准,再根据每个人的成就变化,进行更新”,再补充“只是建议,希望楼主考虑一下”。
就显得很是客气,完全收敛了身为麻省理工学子的傲气。
这在麻省理工,其实是不常见的一幕。
事实上,除了这些讨论的学生之外,麻省理工的教授们,也同样对此有着各自的看法。
许多人都认为,麻省理工没有留住陈舟,是麻省理工的损失。
毕竟,从当初陈舟选择来到麻省理工而言,陈舟是对麻省理工有着一定好感度的。
再加上,陈舟在这里取得的成就,也说明了,麻省理工的学术环境,是适合陈舟的。
所以,这样一位有潜力的学生,麻省理工应该更加重视一些。
在被拒绝之后,可以再试着通过陈舟的导师,进行再一次的接触。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最终止于了阿廷教授和弗里德曼教授。
虽然两位教授一个是搞数学的,一个是搞物理的,但是两人对陈舟的看法,确实出奇一致的。巘戅宝来小说网戅
他们都认为,陈舟是一名极具个人想法的学生,他知道自己所要走的路,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知道如何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所以,他们虽然也希望陈舟能够留下,但却不会强求。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教授之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那就是,陈舟既拒绝了普林斯顿,又拒绝了他们,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学校,是值得陈舟去的呢?
难道说,这位华国学生,还真像他以前在网上说过的那样,在毕业之后,他还打算回国?
攫欝攫。他们反正是不太相信的,或者准确来说,他们觉得陈舟这就是头铁,自动无视了那么多华国的优秀人才,都没有选择回国,或回国后又出国的事实。
他们认为陈舟如果真的回国,那要不了多久,估计就得再出来。
因为他没有了,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环境。
他需要优秀的学术环境,才能延续这种火热的研究状态。
只不过,这种说法,没有被广泛传开。
也就没有造成一次大规模的舆论风潮。
毕竟,华国国内此刻,正兴奋地讨论着陈舟归来的时刻。
……
在完全走完了毕业程序之后,陈舟倒没立即离开麻省理工。
一方面,陈舟是在等待弗里德曼教授的消息,确定学术交流的时间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