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满水碗(1/2)
“整编开始的时候,我刚刚给了你们一千六百张仙符,这么快就使用完了?”
刘信启不敢相信。
整编开始之后,刘信启给了刘信昂陆军部一千两百张,给了高远四百张仙符,分别在陆军和水师系统使用。
“不用了,不切实际。”
“我想将这首诗刊登到《百姓旬报》中。”罗高回道。
“还没想好名字,你要用?”刘信启问道。
而且诗的前两句并不适合目前的现状,因为赵国已经不能用“暗”来形容,而兴汉盟并不“暗”。
这首诗原名《己亥杂诗》,今年不是己亥年,就不能用这个名字了。
刘信启本来只是有感而发,并没有想要剽窃,不过既然已经被罗高听见,那就顺水推舟了。
“这是盟主的新作?有没有诗名?”
罗高从门外走了进来。
“盟主诗兴大发啊!”
刘信启念出这首诗。。主要是借用后两句:请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兴汉盟吧。
这是龚自珍的诗句,原意是他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也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生气恃风雷,
“哎,
遗憾的是,兴汉盟一个帅才都没有,就连刘信启也算不上帅才。
只有这样,在政务和军务方面,有了秘书室和参谋部先期筛选和给出处理意见,刘信启的工作强度才能够大幅度减少。
参谋部也必须有一个帅才做主官。
要改变这种况,只有建立秘书室才能解决。
结果导致刘信启面对的公务数量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累,空闲时间几乎缩减到没有,就算在蓬莱,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屈指可数。
兴汉盟缺乏独当一面的人才,什么事都要请示自己。而且自从有了便捷的金雕通讯网络之后,这种请示就显得更加频繁了。
就算有超人般的体素质,精神上也是有些吃不消。
刘信启揉了揉眉头。
几人告辞后,退出办公室。
“是!”
“大家回去后好好准备。从明天开始,都来参谋部大会议室,我们连开三天作战布置会。三月十五,所有参与此次西向攻略的将士,包括参谋部所有军吏,政务院配合的官吏,全部出发前往海仓镇。三月二十五前后,择机正式发动西向攻略。”刘信启安排道。
几人起躬行礼,知道刘信启打算结束今天的会议。
“是!盟主。”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刘信启直接盖棺定论。
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有水洒出来,就会出问题。
做老大哪能是那么简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