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憧憬(1/2)
兴汉盟目前掌握的防水漆在水中还是会缓慢溶解,耐久不高,需要隔一段时间重新刷一层漆防锈,物力和人力成本都很高。
好在刘信启知道一种避免铁船被腐蚀的办法,在后世这种办法几乎人人都知道,非常的简单。
正打算告诉刘智木,外面的车夫提示道:
蒸汽机出世后,对工业可以是颠覆的,好多的机械都可以有蒸汽机提供动力,从而大大的加强效率,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效率。
刘信启没有让车厢内的氛围再次尴尬,主动找话题和两人闲聊,刘智木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参与三饶聊。
“谢谢。”李纲刚刚拒绝了刘信启,之前准备好想要的话,想要请教的问题有些不出口了。
“无妨,我也只是请求,二老可以自己选择。”刘信启面带微笑道,并没有因为被拒绝而恼怒:“今我们去白石弯公务,捎带着带二老去转转,到了白石弯,二老可以去刘家堡里面转一转,堡里非常的繁华,与江南截然不同的繁华,相信不会令二老失望。”
“抱歉了,叶落归根,老朽不想到老了,还要远走他乡。”李纲很干脆的反对,许翰则没有话,不过看其表,应该是与李纲一个态度。
“这次找二老过来的原因,想必二老已经知道了,不知能不能答应子,就留在登州养老吧。”刘信启直接开口正事。
“没事,我想你们肯定在谈论重要的公务。”李纲摆手。
“怠慢李老和许老了。”刘信启致歉。
将这个话题谈论完,刘信启才发现李纲两人面露茫然,明白自己和刘智木的话题,让两人感觉“不明觉厉”了。
李纲和许翰听着刘信启两饶对话,如听书。从两个人嘴里出来的话,分开的每一个字都能听懂,但是合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
刘信启听了刘智木的猜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毕竟他后世也没有接触过有关于提炼锌的任何信息。
好在车上还有客人,今也有任务需要完成,止住了刘智木的冲动。
“我明白了,既然锌的还原比铁强,那就明提炼锌应该比炼铁容易。炉甘石中含有锌,完全可以将炉甘石和煤混合,加。我相信,肯定会比炼铁所需的温度低。”听了刘信启的解释,刘智木很是激动,就想要立即做尝试。
明朝的人都可以,没道理已经经过科学知识普及的兴汉盟做不到。
后世明朝的宋应星在《工开物》中详细地记载了炼制黄铜的方法:“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这里所的“红铜”即铜,“倭铅”即锌。明当时的人已经掌握了锌的提炼提纯。
目前赵国还不能够提炼出纯锌,只有倭国有一些纯度不高的锌,不过刘信启相信,“提炼锌”肯定难不倒兴汉媚科学院。
唐朝有文献记载用“炉甘石”炼制黄铜。
黄铜即铜锌合金。汉朝时,便有法律规定—不准使用“伪黄金”。“伪黄金”就是黄铜。
中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锌,最早是从炼制黄铜开始的。
后世世界上锌产量的一半被用来作为各种防锈材料,明锌是人类金国反复探索后,最适合作为防锈原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