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136(1/2)
“居丧反应,是库布勒·罗斯在《死亡:成长的最后阶段》一书中提出来的濒死和死亡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最后的机遇的理论观点。
该观点主要描述的是人们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经历的各种情绪反应,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到遭受丧失亲人的悲伤情绪研究。
该模型将人们经历丧失亲人后的情绪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定与分离期。当人们听到自己或家人患上绝症或得到死亡的消息时,首先会感到震惊和麻木,甚至出现木僵状态,不敢正视和接纳事实,不接受临近死亡的事实,心理上会极力否认所接收到信息的真实性。在这个阶段,个体可能产生一种暂时性的保护性的否定系统,可能变得更有精力去收集证据,以证明死亡不会发生;
第二阶段,愤怒期。以’为什么是我呢’为特征。坏消息被证实,否认难以维持,求生愿望无法满足,出现不满、愤怒等心理反应,甚至有攻击行为。个体会变得非常愤怒,向周边的人发脾气,并将原因鬼就到自己或其他人身上;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期。这段时期,个体进入自欺欺人时期,希望有机会弥补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会想方设法、讨价还价以换取或延长生命和减轻痛苦;
第四阶段,抑郁期。这一阶段,死亡逐渐临近,发生抑郁是正常现象。个体反应主要有两种抑郁倾向:反应性抑郁和准备性抑郁,前者是一种不可消除的情绪反应,后者是放弃一切事情的内部情感准备,应给与爱和关怀;
第五阶段,接受期。经历整个哀伤过程后,个体开始接受现状,接纳死亡,等待着和亲人的最终的离别,表现为安宁、平静和理智地面对即将发生的死亡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哀伤的阶段,应及时给与爱与支持。
施耐德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