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华年 6.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2/2)
“你呀,为人妻了,稳重些”
“省得了祖母,如烟这不是想寻您说说话吗”
“我看你是馋我这里的茶了”
众人皆笑,这温馨的气氛感染着平阳侯府的每一个人。
“祖母宴席上可听说了?太子此次带了自己那11岁的皇叔前来”
“可是如今天家的弟弟满王殿下?”
“正是,如烟听说,太上皇在位时,晚年诞下了满王,感叹,幼子来时已晚、来时正满!就是暗叹自己年岁大了,给不了满王更多宠爱;又感怀来的正巧,圆满了自己的毕生。”
“老太太我倒是听说,当时太上皇恐皇上担心江山之位不稳,对满王下手,特立了一道遗诏,遗诏握在何人之手并无人晓得”
“祖母,那都是空穴来风,现今不但皇上颇宠爱这个幼弟,皆连太子也是对满王有求必应。背后是真情或假意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天家的家事复杂的很”
“哎,小小年纪,宠爱过盛恐不是什么善事”
老夫人感叹一声,心事重重的端起茶碗。
这一场请安就在皇家的秘闻与猜度中结束,如梦并未把今天还玉佩的事告知家人,毕竟那只是一场插曲,身在深闺内院,对她毫无影响。而那传言中的满王爷也并不会让如梦担心,人人生的易,却活不轻松,侯府世家的院子里还满是龌龊,何况是那深宫。
当夜的亥时,如梦睡梦中被一阵腹痛扰醒,小腹酸胀,一股热浪袭来,瞬间清醒过来,恐是那月事来了。
唤过外间熟睡的平儿,又是换衣又是沐洗,折腾到了子时。
再次卧榻,如梦睡意全无。睁眼望着床纱,冥想往事。
前世自己初来月事后不久,祖母就带着女眷去了祥云寺朝拜,偶遇方家母子,而那日就开启了她荒唐与悲哀的一生……
鸡鸣已过,如梦今日起的晚了,身上还是会无力。
“小姐,初来月事,会偶感疲劳不适,今日莫要起来练字了,多休憩会儿,奴婢已叫小厨房煮了红枣枸杞粥,配了些小菜”
“无妨,我起身走一走,也顺畅些”
如梦今日胃口甚好,将将用了两碗粥,吃了些小菜,平儿见小姐并不像初来月事般娇气忧心,甚是疑惑,莫非是姨娘背地里教习过不成。
如梦在闺房走了两圈后又拿出了她的瑶琴,许久不拨弄,怕是有些生疏。调了调音,不甚满意,若是自己还有私房银子,可以去寻一把好些的琴。
“小姐,桃红来院子,说是大夫人有事交代”
“请进来吧”
“四小姐安,大夫人近日在忙中元节祭祀之事,抽不开身,寻奴婢来知会各位主子一声,切记在祭祀前天就要斋戒沐浴,秋祭当天穿的素衣自行准备就好”
“如梦知晓了,劳烦回去回禀大伯母,就说若是需要帮忙我这里可以带平儿过去”
“四小姐,奴婢还要去各房走一趟,先退下了,回话稍后会带给大夫人的”
桃红走后,如梦也是无心抚琴。拿起一本游记心不在焉的看起来。
平阳侯府的秋祭颇为重视,一是祭祖,二是侯府封地下的庄子每年此时会来上报收成、赋税,商议明年农耕事宜。
而这个时候侯府上下都会异常忙碌,因为属于祖父一支的叔公、姑奶奶们携众亲眷该上门了……
七月十三这日,如梦月事干净只觉身上甚是清爽,心情也异常的明朗。二姐姐如桐因着大伯母忙碌无暇顾她,扯着如梦去了荷花池旁闲聊吃茶。
秋天的日头还是有些毒辣,池里的荷花开的是最盛之时,恐错过了花期,要等到明年。
五角亭里,如桐吃着西瓜籽,如梦看着闲书,二人甚是和谐。
“四妹妹,那日在太傅府,你可真真英勇,那么深的池子说跳就跳了,你塞给我的珠钗都好悬没拿稳,话说你是何时学的涉水听闻只有军中人士才会此技”
如桐觉得游水甚是新奇,是因为京师周围并无江河,只有军队士兵才会练习此技能以备战用。
“以前去庄子姨娘教习的”
如梦怕谎言说穿,只做简单说辞。就紧着岔开话题。
“二姐姐可知三叔公与四姑奶奶来到府上了?”
“知道,昨日晚晌母亲说的,说是两家似是约好般,相隔二百多里,牛车竟齐齐到了侯府门口,又带着那些无底洞来了”
如梦掩嘴失笑。三叔公每年进府定会带着他的两个孙儿,说是见见世面,以后和侯府大哥儿们有些照应。
他那小孙子年方十四,身高七尺,膀宽腰圆,甚是能吃,去年因着他们一行吃光了厨房的稻米,大伯母怄了一阵气,接连几日都没让厨房上米饭。老夫人知道后呵斥了她,说不可对叔公不敬,只这几日,必要做到有求必应。
如桐见她暗笑无奈的道
“母亲今日就在安顿他们的住处,恐又会头痛了”
“大伯母辛苦,幸好每年也就住上七日,若是长久,恐怕侯府的金库都不够折腾的”
“不说旁人了,四妹妹秋祭的衣衫可备好了?”
“备好了,母亲给我与如珠定了成衣,说是只穿一日,委屈下”
“也是,明年你又要长高,就是做了恐明年也穿不得了。”
“走,去我房里,有好东西予你”
“这里坐的好端端的,又去你房里作甚?”
如桐是个急性子,不容分说,又扯起如梦走开了。在如桐眼中,少言寡语却事出必惊人的四妹妹,比处处刻意讨好她的如珠有趣多了。